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735783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需求与效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主要分析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需求理论:在价格机制作用下,市场经济如何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的问题 假定: 1. 消费者:一个家庭或居民户 2. 决策:某个人作出 3. 目标:效用最大化 4. 行为:有理性,以效用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说明居民户如何使自己的既定收入来达到效用最大化。,对货币、价格的衡量很容易做到,但对效用进行准确的计量却很难。对消费者效用的衡量方法是建立效用理论的基础,采用不同的假定、不同的计量方法,演绎出了不同的效用理论。有趣的是无论哪种假定下推导出的需求曲线,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性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是研究消费者行

2、为的一种理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其基本观点是: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但事实上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很难通过长度、重量等单位来直接衡量。 序数效用论就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对满足程度作高低排序。即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一、基数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二、序数效用和消费者行为(序数表示效用相对水平高低等级),一、基数效用与消费者行为,(一)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消费者均

3、衡 (三)消费者剩余 (四)应用,为什么在情人节那一天你愿意出比平时贵十倍的价钱买一束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差尽的玫瑰花?而且你的感觉是一个字值。原因很简单:在这天送出去的玫瑰将带给你不一般的幸福感,你在为你的幸福感或者说满足感花钱。,(一)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1.效用:物品和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西方:主观效用 一种物品劳务只能满足一种欲望 一种物品有无效用或大小,必然因人、地、时而不同。 如:一件毛衣:热带/寒带 评价一磅面包:饥饿/饱食香烟:偏好不同 2.总效用(TU):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总的效用量U=f(Q) 表示多个效用单位,3.边际效用(MU):添增最后一

4、单位的物品所导致总效用增加量MU= (Q:物品量,U:效用量)这里需要要指出的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方法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边际概念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边际量的一般意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例: 消费量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0 0 01 30 302 20 503 10 604 0 605 -10 50 边际效用之和构成总效用 MU=0 总效用达最大,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物品的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连续增加每单位物品所提

5、供的效用是递减的。 可用表与图示加以说明,要点:(1)边际效用大小与消费者欲望强度成正比。(2)单位时间连续增添消费量成反比。(3)边际效用递减具有时间性 规律适用性: (1)恰当规定单位:以能带来效用为原则 (2)偏好既定,西方:几种解释(1)生理、心理上反映(2)消费量上看,不递减,越来越多(3)按用途重要性分级 如:水 饮用洗衣浇花,.边际效用与总效用MU=0 总效用达最大 边际效用之和构成总效用,(二)消费者均衡:,说的通俗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快乐和痛苦(收益与成本)的学科。 经济学的问题,可以说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欲望的最大满足,换言之,使快乐增至最高度。 消费者均衡研究某个消费

6、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状态。,收入、偏好、价格既定,购买、消费、效用最大化 均衡条件(以什么原则购买:效用最大化法则) 效用最大化法则:/(:单位边际效用) 含义: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边际效用都相等。,如:购买衬衣 元 购买数量 边际效用 购买行为 增 加 均衡(购买量) 减 少,如边际效用不变,上升 减少购买量下降 增加购买量 购买多种(、)均衡条件为效用最大化法则即每一单位G无论用于购买A商品还是B商品,边际效用都相等。,经济含义: 就此可说明需求曲线向

7、下倾斜的原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其它因素不变,增加A的购买,边际效用下降,直至相等。推论:(花在每一种W上每单位G提供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效用。),(三)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所提出来的,他给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CS: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实际付出差 购买商品时,愿付价格 市场价,实际付 CS=,p A N BO M Q,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一、消费者剩余的含义 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

8、出的价格的部分。,P,Q,S,D,E,P。,+,消费者剩余,付出的价格,满足程度,生产者剩余的含义,生产者从商品中的所得超过实际付出的成本的部分。,Q,S,D,E,P。,+,生产者剩余,付出的成本,厂商所得,(四)应用,.关于价值的决定由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是非论:水与钻石:水数多,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很小,水价值小;钻石数少,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很大,钻石价值大。,水与钻石的价值之谜,D,S,D,S,P,Q,P,Q,.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和社会福利政策有助于增加全社会的福利穷人收入少,大(每一单位边际效用大于富人)富人 所得税 福利 穷人 .企业的生产与消费者剩余“价廉物美” 增加销售量,(五)简评:

9、,批判:人们对效用的主观评价作为基础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其它经济现象站不住脚。. 价值决定归纳为主观心理对商品效用评价,歪曲价值本质。否定价值的社会性、客观性、历史性,与劳动价值论相对抗。 . 与现实不符。购买并不由主观评论决定 . 效用大小如何决定、衡量?,借鉴: . 关于“消费者偏好”,“边际效用”购买边际效用最大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满意” 普遍心理,二、序数效用和消费者行为,(序数表示效用相对水平高低等级) (一)无差异曲线 (二)消费可能性线(预算线) (三)消费者均衡 (四)收入、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行为影响(介绍),(一)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表(等效用表)描述能够提供同等效用的两

10、种可能的各种组合效用函数:两种组合无差异表 (如下表),边际替代率:MRSxy=-(Y/X) (一个单位X商品替代Y商品的数量)MRSxy:X商品替代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连续增加某一种商品时,人们所愿意牺牲的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为了保持效用不变,当X商品的量逐渐增加时,增加一单位X商品需要减少的Y商品的量逐渐减少) (上表可以看出)原因:边际效用递减,TUX = TUY,2.无差异曲线:提供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特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解释:斜率为“-”,其绝对值递减),Yy x X,斜率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 若两种商品是互补:无差异曲

11、线成直角弯曲直线状 如:一盏灯台与一只灯泡 一盏灯台和若干只灯泡 一只灯泡和若干盏灯台 效用相同一只灯泡和一盏灯台,Y(灯泡)10 1 X (灯台),几种特殊的无差异曲线,面包,衣服,面包,独立商品的无差异曲线,衣服,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牛肉,羊肉,完全替代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汽车,汽油,好坏搭配的商品,风险,收益,两种坏商品,3.无差异曲线群: 提供高低不同效用水平 每条无差异曲线所表示效用高低与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距离成正比。 注:各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其性质相矛盾(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Y2 3 1(错)0 X,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

12、条平行 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 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I1,I2,I3,X,Y,I4,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凸向原点(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且任何两条都不相交;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总效用水平越高。,(二)消费可能性线(预算线 ),-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或者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X、Y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是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 消费预算方程: I = PXX + PYY 向下倾斜直线 其斜率

13、为两种W价格比率:,y B0 A x,消费可能线的平行移动,若收入减少,(或两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 (或两种商品价格下降) 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思考: ?,假如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化,消费可能线如何变动?,Y,X,X商品价格下降,X商品 价格上升,X,Y商品价格下降,Y商品 价格上升,Y,Y商品价格不变,X商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时,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也导致消费预算线的移动。 X商品的价格变化使消费预算线以B 点为轴心旋转 Y商品的价格变化使消费预算线以A点为轴心旋转,(三)消费者均衡,两种W最优组合条件:消费可能线同某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消费者行为均衡点或均衡条件,c点:均衡点, Ox1,Oy1最佳购买量 E、F提供效用c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