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5519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程建设 热工仪表及自动化 (适用于热工、制冷、储运、智建专业) 热工仪表教研室,第六章 常用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单回路自控系统分析及整定 串级控制系统分析及整定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析 其它控制系统分析,6-1单回路自控系统分析及整定,搞清楚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了解系统投运的过程 被控变量的选择 操纵变量的选择 在系统设计时对检测变送环节的考虑 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一、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被控变量的选择,储罐,HT,HC,差压变送器,液位调节器,执行器,直接控制变量,被控变量的选择,间接控制,操纵变量的选择,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放大系数K

2、的影响 时间常数T的影响 纯滞后0的影响 扰动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操纵变量必须是工艺上允许控制的变量 操纵变量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应比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更灵敏 应使主要扰动进入的位置靠近调节阀, 远离被控变量的检测元件,对检测变送环节的考虑,纯滞后,PH值控制系统示意图,式中:分别为主管道,支管道的长度和液体流速,对检测变送环节的考虑,Y,Y,T,减小滞后的办法: 正确选择检测元件的安装位置 选用快速检测元件 在检测元件之后引入微分作用,以补偿测量滞后的动态误差,信号传送滞后,信号传送滞后:是指气压信号在管路传送过程中所引起的滞后 减小的的办法: 尽量缩短气压信号的的长度 使用气-电转换器

3、 按实际情况采用基地式调节器,以消除变送器到调节器之间的信号传送滞后,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控制规律对控制质量的影响,Y,T,PI,P,PID,PD,各种控制作用过渡过程比较,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控制规律的的选择 位式调节器:适用于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质量要求不高 比较控制:是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它的输入,输出成比例 比例积分控制: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上允许有余差的场合 比例微分控制: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最大偏差和余差减小加快了控制过程,改善了控制质量,二、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就是在一个已经调校好的控制系统中,去选择和设置合适的调节器的比例度、积分

4、时间和微分时间,使调节器与过程的特性相适应,来改善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获取最佳控制效果 系统整定方法: 临界比例度法 衰减曲线法 经验法,临界比例度法,具体整定方法: 在闭合运行的控制系统中,将调节器的Ti置最大,Td置零, 系统处于纯比例作用之下 根据临界过程参数(即k和Tk),按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的各个 参数值、Ti、Td。 将比例度调在比计算值略大一点, 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分别置于计算值上,观察过渡过程曲线 逐渐将比例度降至计算值,适当调整和修改Ti和Td,直至获得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为止,衰减曲线法,具体整定方法: 在闭合运行的控制系统中,将调节器的Ti置最大、Td置零, 使系统处于

5、纯比例作用下,比例度放大较大的数值上,待系统稳定 用改变设定值的办法加入阶跃扰动,观察记录曲线的衰减比 直到出现4:1衰减比为止,记下此时的比例度s,并从过渡过程曲线上求出衰减振荡周期Ts 根据s、Ts、按表5-2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出调节器的各个参数值s、Ts、Ti、Td。 将调节器的比例度放在比计算值稍大的数值上,Ti、Td分别置于计算值上, 观察过渡过程曲线,逐渐将比例度降至计算值上,圩至过渡过程曲线满意为止,经验法,经验凑试法的两种整定顺序 认为比例作用是基本作用,采用先比例、后积分微分的顺序 闭合运行的控制系统中,将调节器的Ti置最大、Td置零、取经验数据,改变设定值加入扰动,观察记录曲

6、线,若超调量大且趋于非周期,应减小比例度;若振荡过于剧烈,则应加大比例度,使系统达到4:1衰减振荡的过渡过程为止,在积分作用之前,需将已凑试好的比例度加大10-20%,然后再将积分时间T i由大到小进行凑试,若曲线回复时间很长,应减小Ti;若曲线波动较大则应增大Ti,直到系统达到4:1 衰减振荡的过渡过程为止 若系统需加入微分作用,应取得比纯比例作用时更小些,Ti也应减小些,一般先取Td=(1/31/4)Ti,将微分时间Td由小到大凑试,若曲线超调量大而衰减慢,应增大Td;若曲线振荡厉害则应减小Td,同时观察曲线,适当调整Ti、,以使过渡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质量达到工艺要求为止,调节器参数的

7、经验值,调节器参数,控制规律,经验法,经验整定法的关键是看曲线、调参数 一般情况下,调节器的比例度过小、或积分时间过短、或微分时间过长, 都会产生周期性的剧烈振荡,甚至等幅振荡 如果比例度过大或积分时间过长,都会使过渡过程变化缓慢, 不能较快达到稳定状态 整定过程过程中,除调节器参数影响过程曲线外,系统中的变送器、调节器、 调节阀等调校不良、选择不当以及系统中存在正弦干扰等等原因,都会引起被控变量的振荡,都会在过渡过程曲线中反映出来,要进行具体分析,正确判别其原因,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投运,准备工作 熟悉工艺过程 现场校验 检查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向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系统投放 安装示意

8、图 DTL-121型调节器组成控制的投放 QTL-500型气动调节器组成控制系统的投放,锅炉水位控制系统,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调节阀采用气关式,一旦调节阀的输入信号中断时, 阀门自动打开,给锅炉供水,以防止锅炉烧干而出事故,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调节阀采用气开式,一旦调节阀的输入信号中断时, 阀门自动关闭,以防止换热器温度不断升高而使被加热物料分解,系统投运,系统投运一般要经过现场人工操作、手动遥控、 自运控制等三个步骤 :,6-2串级控制系统分析及整定,串联控制系统概述 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联控制系统 串联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方块图 串联控制的工作过程 串联控制系

9、统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有较快,较强的能力 可以改善过程的特性 可以消除副过程和调节阀非线形特性的影响,一、串级控制系统,串联控制系统的设计 副变量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 副回路必须包括主要扰动和较多个扰动 副回路必须使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和时滞适当匹配 主、副回路变量间在工艺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考虑工艺的合理和经济性 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的串联控制系统,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系统能把所有的扰动都包括在控制回路之中,并用一个温度调节器来教正扰动的影响,加热炉出楼温度串联控制系统,解决滞后时间大与控制质量要求高之间

10、的矛盾,保持加热炉出口温度为某一定值,串联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方块图,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检测变送器、两个调节器、一个调节阀组成的。两个调节器是串联工作的,其中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设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才送往调节阀,其组成方块图如图 :,系统方框图,串联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指在扰动作用下,引起主、副变量偏离设定值,由主、副调节器通过控制作用克服扰动,使系统恢复到新的稳定状态的过渡过程。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为例 :,加热出口温度串联控制系统方框图,串联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一旦系统受到扰动破坏了平衡,引起主、副变量偏离设定值时,系统的主、副调节器

11、便进行工作,根据扰动进入系统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扰动作用于副回路 扰动作用于主过程 扰动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过程,串级控制系统特点及适用场合,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于进入其中的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加快了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了控制质量。此外,副回路的快速随动特性,使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因此当过程的时间常数大,滞后大,负荷变化大,扰动作用大而频繁,对于控制品质要求又高,单回路控制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宜采用串级控制系统。在热力生产过程中,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都大量采用串级控

12、制系统,副回路必须包括主要扰动和较多个扰动,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流量串联控制系统,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的串级控制系统中, 若主要扰动是炉膛压力和燃料热值的变化,它们都要先反映,在炉膛温度的变化上,故选炉膛温度为副变量,使主要扰动进入副回路,聚合釜串级控制系统,副过程的动态特性将大大改善,可以充分发挥副回路的长处,构成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流量串级的控制系统。如图。这种串级控制方案的应用是很多的,副回路必须使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和时滞适当匹配,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调节器是串联工作的,主、副回路间的动态联系十分密切,具有相互关联作用。当主、副过程的时间常数相近时,主、副回路的工作频率也就

13、很接近,这样,在扰动作用下,不论哪个变量发生振荡,必然引起另一个变量也振荡,它们相互影响,使主、副变量大幅度地变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产生“共振”。共振现象对系统的运行很不利,其防止的措施是:在设计时应将主、副过程的时间的常数错开;在运行中整定调节器参数时把主、副回路的工作频率拉开。,主、副变量间在工艺上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串级控制中引入副变量,是为了提高和保证主变量的控制质量。当主变量选定以后,选择的副变量与主变量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串级控制系统的方块图上看,操纵变量的变化,首先是影响副变量,再由副变量去影响主变量,主、副变量间在工艺上有串联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控制好所选的副变

14、量就能使主变量尽快回到或稳定在设定值上。,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不同情况下选用的控制规律,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是串联工作的,在系统投运和整定之前,必须确定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是根据调节阀气开、气关决定的;主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是根据副变量对主量的影响确定的,一般与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无关,只有在要求系统进行主控时,才考虑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6-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析,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能将引起被控变化的所有扰动都包括在系统之中,调节器是按偏差进行工作的。因此只有在扰动使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以后,调节器才进

15、行控制,以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前馈控制是改善和克服反馈控制不及时性的另一种控制方法。它是利用补偿原理,采用开环结构,按扰动作用的大小进行控制的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工艺要求保持加热器出口温度为某一定值。影响加热器出口温度的因素很多,有进料流量和温度的变化(用扰动1表示)、加热蒸汽压力的变化(用扰动2表示)等等。加热器出口温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如果进料流量的变化很大而且频繁,是影响加热器出口温度的主要扰动,加热器的滞后现象又较显著单回路反馈控制达不到工艺的要求,这时可以采用前馈控制,如图,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的不同,系统的检测信号不同。前者是被控变量,后者是扰动量 系统控制的依据不同

16、。前者是偏差的大小,后者是扰动量的大小 控制模式不同。前者采用常规的调节器, 能校正包括在系统中的全部扰动(1、2等),而后者只能对引入补偿装置的扰动量进行校正,图是换热器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它是单回路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的组合。系统中前馈控制补偿进料量的变化,反馈控制则克服其它扰动因素。系统的校正作用是前馈补偿装置FFC和温度调节器TC输出信号的叠加, 通过加法器相加以后送往调节阀,能较快地把物料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上,图是加热炉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若负荷变化是主要扰动原料的流量检测信号直接送往前馈补偿装置FFC,补偿后的输出与炉出口温度调节器TC的输出相叠加以后,去控制燃料流量,这样的控制系统能使炉出口温度的稳定程度大大提高,锅炉蒸汽压力选择性控制系统,图为辅助锅炉蒸汽压力与燃料压力组成的选择性控制系统。蒸汽符合随用户的需要多少经常性的波动,蒸汽压力与进入炉膛的燃料有关。,水温控制系统,谷物湿度控制系统,6-4其它控制系统分析(1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