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5443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0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课程设计-淮北石台矿(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矿区概况1.1.1 矿区地理位置 闸河煤田位于安徽省北部,北起徐州市以南 6 km,南至濉溪县城。南 北长约 45 km,东西宽约 48 km,面积约 250 km2。 石台煤矿位于闸河煤田中部偏东,西南距安徽省淮北市约 15 km,东北 距江苏省徐州市约 40 km。其地理坐标: X=37627702770193,Y=3948929439495239 南邻张庄矿,西接岱河矿和朔里矿,东以张庄向斜轴与井田相连,南 北长 3.3 至 7.5 km,东西宽 2.0 至 4.9 km。设计面积约 21.39 km2。 1.1.2 矿区地形地貌 石台矿区地

2、势平坦,由于山系影响,呈东北偏高,西南偏低的平原地 形。矿区海拔标高:+32.0 至+36.5 m。 石台矿区内东有闸河、拦碱河,西有龙河,河流受季节影响。闸河、 龙河均由北向南流经该井田,拦碱河位于闸河西侧,为静水河。矿区东西 两侧有凤凰山、关山、萝卜山、程蒋山、方房山、香山。 1.1.3 矿区交通条件 石台矿区内有矿区专用铁路线,向南经符夹线至符离集站,北接龙海 南连津浦可通往华东各工业城市。公路可直通徐州、宿州、阜阳等地区, 在矿区北侧 8 km 可进入连霍高速公路,东临合徐高速公路,与全国构成交 通网路,对外交通颇为便利,交通位置如下图 1.1 所示。 1.1.4 矿区气候条件 石台煤

3、矿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炎热 多雨,冬季寒冷多风,春秋两季气候暖和,年平均温度 14.5 度,一年之中 7、8 月份天气最热,最高温度一般为 35-40 度。12 月至次年 2 月天气最冷, 最低温度一般为零下 12 至 18 度。土壤冻结深 0.3 m。 石台矿年平均降水量 862.29 mm,降雨多集中在 6 至 8 月份的雨季。月 最大降水量 1500 mm。 石台矿区春夏季以东南、东风为主,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风速为 3.1 m/s,其中月平均最大风速为 3.7 m/s。9 月份平均风速最小,为 2.4 m/s。图 1.1 石台煤矿交通示意图 1.1.5 矿区水

4、文地质 影响该井田的地表水系主要有东侧闸河、西侧龙河、闸河由北向南流经该井田,洪水位一般为+35.90 m,历年(1982 年 7 月 22 日)的最高洪水 位为 36.586 m。拦碱河位于闸河西侧,为静水河,水位变化不大。龙河自 北向南流经该井田,洪水位一般为+31.36 m,历年(1982 年 7 月 22 日)的 最高洪水位为 32.26 m,另在龙河东侧有人工河道和塌陷积水。河流及塌陷 积水均受季节控制。 1.1.6 其它 1)供电:由马庄区域性变电所架 35 Kv 线路两回路通至本矿工业广场 内东侧 35 Kv 变电所,线路总长 15 km,导线型号:LGJ-70,线路电压 35

5、kv,双回路,供全矿用电; 2)供水:石台矿区所用水由塑里镇张庄村所建 4 口水源井,用 4 台 300RJC185-12 10 型水泵,通过管路向已建成的几座蓄水池集水,供应井口及生活用水; 3)通讯:机关通讯室安装 1 台供电式电话总机 JGL8,通过 120 门分 机电话对石台地区,对井上下通讯联系; 4)地震:淮北地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东有庐大断裂,西有阜阳 麻城断裂,北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南有宿南断裂(五河至利辛断裂) 。根据 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和淮北地震局资料,石台矿区在 7 度范围内,以 8 级 烈度考虑其工程建筑。1.2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的地形

6、石台矿区地势平坦,由于山系影响,呈东北偏高、西南偏低的平原地形。 矿区海拔标高:+32.0 至+36.5 m。 矿区范围内,因煤层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水,塌陷最深可达 3.2 m,一般 2.3 m。塌陷区范围约 12 万 km2。 1)井田的勘探程度: 矿井投产前,井田内共施工钻孔 135 个,工程量 43610 m,网度为 6.8 个/km2,投产后共施工钻孔 126 个,工程量 46835.95 m。见表 1-1。 2)普查: 石台井田原属 22 井田的一部分,于 1958 至 1962 年由安徽省地质局 325 队进行普查找煤,共施工钻孔 87 个,工程量 26577.72 m,并对其

7、中 61 个钻孔进行了测井,并编制了 22 井田普查地质报告。 3)精查: 1965 至 1966 年由原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基本建设公司第三勘探队在闸河 煤田后石台孜勘探区进行精查勘探,其中有 48 个钻孔 17032.31 m 的工程量落在现石台井田范围内,并对此 48 个钻孔全部进行了测井,1966 年由第三 勘探队提交了闸河煤田后石台孜勘探区精查地质勘探报告 。 表 1-1 历年钻探施工情况表4)井田煤系地层概述: 石台井田位于闸河煤田的中部,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淮地台鲁西 隆起徐州褶断带的西侧,本区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等。 第四系厚 32.0764.59 m,主要为松散

8、砂和粘性土,下部全部为粘土和砂质 粘土。含煤地层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厚度 180210 m,含 7、8、9 号煤 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厚度 120145 m,含 10 号煤组,石炭系太原群厚 125140 m,夹多层薄煤,没有开采价值。地质柱状图见图 1.2。 1.2.2 井田地层特征 由钻孔揭露本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为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其中石 炭系、二叠系为本区含煤地质,以下分述之: 1)中石炭统本溪组 C2b 假整合于中奥陶统老虎山组石灰岩之上,厚 2238 m,一般 30 m。上 部以浅灰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为主、夹紫色泥岩;下部为灰白棕色,紫 色铝质泥岩。底部铁质结核较多。 2)上石炭

9、统太原组 C3t 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厚 120145 m,平均 137.5 m。一般由十二层灰岩及薄层海相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不可 采薄煤 7 层。煤层总厚 3.74 m。顶部为一层厚 812 m 的黑色海相泥岩,上 部第一层灰岩为浅灰色结晶质,厚度稳定,一般 2 m 左右,是本区主要标 志层(K1)之一。 3)下二叠统山西组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一套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煤层的过 渡相沉积,厚 110182 m,一般为 135 m ,含 6、7 两个煤组,煤层总厚施工日期/年钻孔数/个工程量/个施工单位备注195819628726577.72325 队61

10、个测井资料196519664817032.31皖煤三勘全部测井资料197719815713697.34局勘全部测井资料19823818084.66局勘全部测井资料19841994197315.13局勘全部测井资料1994178.09本矿全部测井资料1997117660.73局勘全部测井资料0.79 m ,6 煤层局部可采,7 煤不可采。7 煤组以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 76 煤组间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水平层里发育,呈片状,系 6 煤层 底部良好标志之一。6 煤组以上为灰白色细中砂岩,夹粉砂岩,上部 1015 cm,多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无层理。 4)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1xs

11、) 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厚 170230 m,一般 195 m,大致可分为上下段; 下段为主要含煤层,厚 80110 m,一般 90 m,底部为浅灰灰白色铝质泥 岩,无层理,层位及厚度稳定,系良好标志层(k2)之一。中部以深灰色 泥岩及含菱铁质细砂岩为主,含主采煤层 4 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2、3、5 煤层,煤层总厚 5.37 m。上段厚 80120 m,主要由灰、紫色泥岩、粉砂岩 组成,局部为中细粒砂岩。底部常发育一厚度为 815 m 的灰白色中粒砂 岩。 5)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1/2ss)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总厚度大于 663.5 m,为一陆相沉积。底部为一 厚 1263 m,一般 4

12、0 m 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硅钙质胶结,坚硬,为区内 主要标志层(K3) 6 6712K1(M)最小-最大煤层厚度一般标志层煤层最小最大(M)编号岩 性 描 述水 文 特 征备 注一般界系 统 组下 生 界中统本 溪 组奥 陶 系22-38 30120-145 137.50太原组上统石炭系山西组45-60 5065-100 75下统下石盒子组23-46 335.00(K)45152-200 165K 3系下石盒子砂岩含水组(3煤含水组) 以细-中粒砂岩为主,由2煤层顶板第一层 砂岩到铝土 泥岩间的砂岩厚度16-45米, 一般为25米,3煤顶砂岩分 布不稳定,多 数为薄层粉砂岩、砂质泥岩,该含水

13、组砂 岩裂隙不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05 -0.00624升/秒米,水质为CL-NA型或CL- HCO-NA型。山西组砂岩含水组(6煤含水组)以细砂岩为主,砂岩厚度15-50米, 一般25米,为6 煤层直接顶板砂岩,裂隙 不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0.0773公升/秒 米。般25米,下部泥岩厚度8-12 米,岩性致密,隔水性能 强,分布稳定, 是一良好隔水层。山西组底部隔水层以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厚 度20-40米一山西组灰岩含水组以灰岩裂隙,溶洞为主的含水组,灰 岩厚度55-60 米,自上而下共12层,3、4、 12层较厚,单层厚度最 大者达15-25米,2 -4层灰岩露水,裂隙

14、,溶洞一般在浅部盆 地边缘较发育,富水性强, 向深部逐渐减 弱, 钻孔单位涌水量0.003-2.23公升/秒米, 水质类型为HCO-SO-MG-NA型水,水量较为丰 富,水质良好,是矿主要供水水源。34以灰、灰绿色富含菱铁质鲕子的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 为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本段含煤2-3个层位(4号煤)。 富含完整的植物化石Calamites sp(芦木 )Annularia sp(轮叶) Annularia mucronata schenk(短尖头轮叶) Lobatannularia ensifolia(Halle)(剑形瓣轮叶) l-sinensis(Halle)(中国瓣轮叶) Sph

15、nophllum sp(楔叶) s-sino-corcanum yabe(中国楔叶) Gigantopteris exgy nicotianaefolia schenkPecopteris sp(栉羊齿)。 Neuropteris sp(脉羊齿)等。2煤层(7)以上常为紫夹灰黄色含菱铁质鲕状泥岩,中 部以深灰色泥岩及含菱铁质细砂岩为主,底部为湖泊相浅灰 色铝土泥岩(K2)。 含2、4、5三个煤组,为主要含煤段。产植物化石 Annulara stellata(s)wood(星状轮叶) Gigantopteris sp(大羽羊齿) G affnicotianuefolia schenk(稍象烟叶大

16、羽羊齿) pecopteri sp(栉羊齿) parcuata Halle(弯脉栉羊齿) 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 Halle(长椭圆扭羽叶) lobatannularia lingulata Halle(舌形瓣轮叶)。6煤组(10)以上以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夹粒砂岩, 6-7(11)煤组间由砂、泥岩互层及细中粒砂岩组成,7煤 组以下主要为灰色粉砂岩。本段含6、7两个煤组,其中6煤组 6-1、6-2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7煤组有12个层位,均不可 采。 含植物化石 Pecopteris arcata Halle(弯脉栉羊齿) Sphenopteris cf taiyuanenss Halle(象太原楔羊齿) Alethopteris norinii 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