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5259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评估讲义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税评估实务纳税评估实务第一章 纳税评估概述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这里说明纳税评估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的判断,是一种综合分析,因此它不是税务检查,不能确定应当补税多少?只是怀疑存在少缴税款的疑点,它相当于税务检查中的“会计报表的检查” 。纳税评估具有以下几个要素:纳税评估的主体、对象、法律依据、方法、程序和期限。一、纳税评估的主体纳税评估的主体是税务机关,即纳税评估权的享有者。国税发( 2005)43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第三条对负责纳税评

2、估工作的具体税务机关、部门做了详细规定:“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我省目前从事纳税评估工作的机构有税源管理科(股)和纳税评估小组(临时称谓) 。 二、纳税评估的对象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对纳税评估的对象做了详细规定:“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我省目前仅对查账征收的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其他纳税人实行电脑定税。三、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 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中,税收法律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国家规

3、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是纳税评估的重要法律依据,注意当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有抵触时,以税收法律为准。四、纳税评估的方法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一般可根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涉税事项内容的不同以及涉税数据信息的特点,采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人机结合。(五)纳税评估的程序纳税评估程序一般包括:确定对象、采集信息、比较分析、约谈核查、评估处理和结果反馈。六、纳税评估的期限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对纳税评估的期限做了详细规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4、”如某服务企业今年营业税负 5%,上年同期税负 3.5,说明上期异常,应对上期纳税情况进行评估。第二章 纳税评估程序纳税评估业务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评估对象、实地采集基础信息、比较分析发现疑点、约谈核查、评估处理和结果反馈。第一节 确定对象纳税评估对象的确定是指纳税评估小组根据本局总体工作的要求,按照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纳税方式、纳税信誉等,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过程。确定纳税评估对象主要为了贯彻评估工作的计划性,有序性,杜绝随意性。纳税评估对象的确定由纳税评估小组负责。一、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方法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根据计划统计部门对总体税源分析的结果确定;二是利用

5、资料稽核的结果确定;三是根据其他信息来源直接确定。确定纳税评估对象,以县、区级税务机关为主;省局和市(地)局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不同时期的纳税评估重点对象;对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集团,可以由市(地)局或省局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县、区局可以结合上级下达的评估任务和本地实际情况,在保证税源管理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工作量和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并确定当前的重点评估对象。市 (地)及县、区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业务管理部门在确定纳税评估对象时,应与本级稽查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对已纳入稽查对象或拟列入稽查对象的纳税人一般不作为纳税评估对象。纳税评估小组应于申报期后 3 日内与税源管理科(股、所)共同确定当月评

6、估对象。评估对象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取消或中止评估实施。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取消或中止评估的,应报经主管局长批准后方可执行。二、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程序在筛选疑点对象结束后,纳税评估小组将待评估纳税人确定为评估对象,分配到各税源管理科(股),并提出具体的疑点意见,制作待评估纳税人清册如表 2-1 所示,经主管局长审批后,制作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如表 2-2 所示,规定实施纳税评估的完成时限,下达税源管理科(股)实施纳税评估。第二节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工作由税源管理科(股)税收管理员负责。税源管理科(股)收到纳税评估小组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和待评估纳税人清册后,将待评估纳税人分配给税收管理员,

7、由税收管理员到企业实地采集相关数据。一、基础数据采集指标的设置我省目前仅对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类纳税人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主体税种进行评估,其他税种暂不考虑,纳税评估指标也是围绕这两个税种设置的。考虑纳税人的行业不同,其经营情况也不同;行业相同,其会计处理也未必相同。所以, 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表初步划分为工业、商业、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银行、保险、证券、服务、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等 10 个行业。其中工业、商业企业,是增值税纳税人,地税机关只管辖企业所得税;金融、保险、证券和邮政电信行业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地税机关只管辖营业税;建安、房地产开发、服务、交通运输业纳税

8、人地税机关既管辖营业税又管辖企业所得税。所以在指标设置上,对地税机关只管辖营业税的行业,主要侧重收入指标的设置;对只管辖所得税的行业,侧重成本和费用指标的设置;对既管辖营业税又管辖企业所得税的行业,设置了收入、成本和利润指标。(一)通用栏目设置各类纳税人的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是反映其纳税状况的重要因素。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表除金融、保险和证券企业以外,都设置了这两个栏目。 资金变动情况栏目。设置了企业货币资金净增加额和企业本期借款净增加额指标,反映企业货币资金增加的来源情况。 税负情况栏目。设置了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应纳营业税额、应纳各税总额、已入库各税总额、实现营业税负和实现总体税负指

9、标,反映纳税人的总体纳税情况。(二)营业税、所得税双管行业对地税机关既管理营业税,又管理所得税的行业,设置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指标。 建安行业按照施工的业务流程,设置建筑项目合同情况、工程分包情况、本期损益情况、工程收入、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等栏目反映建安企业的纳税状况。 房地产开发行业按照房地产开发的业务流程,设置开发项目基本情况、开发产品成本及利润变动情况、开发产品销售情况、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等栏目,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状况。 交通运输业按照交通运输的业务流程,设置收入情况、基本经营情况、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等栏目反映企业的总体纳税状况。服务企业设置收入情况、基本经营情况、资

10、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等栏目反映服务企业的纳税状况。(三)只管辖所得税行业 工业企业设置产品费用变动情况、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栏目反映了企业整体纳税状况。商业企业设置库存商品变动情况、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栏目反映企业整体纳税状况。(四)只管辖营业税行业 银行企业设置收入情况、扣税情况和税负情况反映企业营业税的缴纳状况。 保险企业设置收入情况、扣税情况和税负情况反映企业营业税的缴纳状况。 证券企业设置收入情况和税负情况反映企业营业税的缴纳状况。 邮政电信企业设置收入情况、资金变动情况和税负情况栏目反映企业营业税的缴纳状况。二、纳税评估基础数据的来源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的来源大致有 2 个,一是

11、企业会计申报纳税资料;二是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资料。1企业会计申报纳税资料主要有: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总账和工商业企业纳税人的库存商品保管账。 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资料是指企业的有关合同、证书和项目施工许可证等方面资料。三、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的方法一般有直接取数法和直接加减法 2 种。 直接取数法是指直接到企业指定的会计账簿、纳税申报资料的规定项目中直接取数填列的方法。如:利润总额取自企业利润表中“利润总额”项目的累计数。 直接加减法是指按照不同的会计账簿、纳税申报资料的规定项目中直接取数

12、,进行加减计算,将得出的结果,分析填列的方法。如:货币资金本期净增加额填报企业银行存款总账、现金总账、其他货币资金总账本期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扣除上述账户之间相互结转的金额。 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完毕后,评估实施人员应将采集的基础数据填制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底稿如表 2-3 所示。记录采集数据的会计科目名称,期初余额的方向和金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的方向和期末余额。本底稿作为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表的附页,作为今后工作的备查记录。税收管理员根据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底稿和有关资料,制作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表交与纳税人核对,纳税人核对无误后,在纳税评估基础数据采集表和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底稿指定位

13、置签字、加盖公章。采集人员在表中签署日期后,报税源管理科(股、所)长审核,签署意见。由税收管理员录入计算机。下面我们讲第三节。第三节 比对分析比对分析由纳税评估小组负责。纳税评估小组评估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录入计算机的纳税人基础数据按照系统预置的指标体系,就其纳税评估所属期间的涉税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指标值计算结果与对应的预警值比对。再由评估人员根据计算机分析结论,和个人经验,对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分析,做出初步判断的过程。一、比对分析的内容包括:(一)对企业总体情况的比对分析1以往年度申报纳税情况;2当期纳税申报情况与上年有无较大差异;3本期税负水平与同行业差异情况

14、;4纳税申报与日常掌握的情况有无较大差异;5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6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如行业 GDP 增长率。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实地采集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如:行业平均税负。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二)主要经济指标分析1收入额变化幅度分析;2收入额与应纳税额变化幅度的分析;3成本、利润变动率分析;4期间费用增减变动分析;5工资费用、总吨位数、总载客人数等指标

15、的分析。二、比对分析采用的方法比对分析可选择趋势分析法、结构百分比法或比率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报表中两期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及幅度。如:本期期间费用总额指标的变动率=,可以确定企业期间费用总额增减变动的方向、数%100-上年同期数上年同期数本期采集数额及幅度。例 2-1 某区局在对一溶剂油厂进行企业所得税评估时,经数据比对发现2006 年前 6 个月的管理费用是上年度同期的 18 倍,明显不合理。针对疑点,转入评估约谈程序,得知该企业将 2006 年 4 月支付的设备大修费一次性列入管理费用,没有按照税法规定在所得税预缴时进行纳税调整,从而造成 2006上半年少缴税

16、款 15 万元。2、结构百分比分析是指测算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构成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如:实现总体税负=,反映各组成部分占%100主营业务收入应纳各税总额总体的比重;建安企业人工费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率。3、比率分析是指同一期报表上的若干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工资薪酬总额的比率与同行业平均值相比较。例 2-2 某区局在对某化工厂的纳税评估中,通过比率分析法,发现该纳税人申报的本期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2 倍,而本期实现的收入总额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 2 倍,均超过预警值,经计算其总体税负,明显低于同行业水平。通过约谈核实,得知该工厂已被另一单位兼并,兼并方实行保本收购式经营,该工厂的产品由兼并企业按成本价收购;而兼并企业以前年度有较大数额亏损需要弥补,该企业存在向关联方转移利润的问题。根据税法对关联企业的规定,税务机关责成该企业进行了纳税调整,补缴了企业所得税 12.6 万元。纳税评估比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