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5247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伦理学课件整理(仅作参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理论前提理论前提管理与伦理的内在统一管理与伦理的内在统一 一、管理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一、管理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 结构要素论:(法约尔)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协调论:(梅奥)管理就是协调资金、物资和人员、人际关系等资源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既定的目标。 决策论:(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 组织管理论:(巴纳德)认为管理是基于这种的管理,是特定的管理主体在变化的环境中运用拥有的资源来达到设定 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综合的观点:管理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手电对课题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实质:

2、管理的实质: (1)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项专门职能。 (2)管理活动根源于生产方式运行的需要。 (3)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保障。 (4)管理可以运用多种手段。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 : 1.动态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4.创新性 5.经济性 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重要性 马克思:“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和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 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 一个乐队指挥。 ” 二、伦理是关于道德规律的科学二、伦理是关于道德规律的科学 罗国杰:“一般来说,伦理学是一

3、门关于道德的科学” 。 甘葆露:“伦理学是对伦理、道德进行研究的科学” 。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是一门科学。它是对伦理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道德这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理论上进行研 究和说明的科学。它对伦理的本质、起源、特点等等,对道德的本质起源、结构、功能等等,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入细致 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 ” Moral=道德,Ethics=伦理 人与人之间初始状态的道德关系,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后期。 当人们集体狩猎或进行耕种后,彼此之间的分配肯定会存在多与少,好与坏的问题。 (原始,私有财产的概念还不明 显。 ) 进入奴隶社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劳动剩余物,一部分人开始占

4、有这些劳动剩余物应当、不应当; 是与非;善与恶,以此来指导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们的行为。 “moral 是指个体品性,是个人的主观修养与操守,是主观法;ethics 是指客观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法。Ethics 一 旦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变为一个人的内在操守,即为 moral,moral 以 ethics 为内容。-黑格尔法伦理 什么是伦理?什么是伦理? “伦者,识人事之序也” ,可见、 “伦”乃是对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包括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群体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社 会与自然的关系等。 “理”

5、的原义作动词,是“治玉”之意。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玉之未理者为璞,玉虽至坚,治之得其肌理以成其器。 ” “理”后引申为道理和准 则之意。 孟子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伦理”连用其义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伦 理理 具体体现具体体现父子父子 有有 亲亲 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君臣君臣 有有 义义 君仁臣忠君仁臣忠夫妇夫妇 有有 别别 夫能妻贤夫能妻贤长幼长幼 有有 序序 兄友弟恭兄友弟恭朋友朋友 有有 信信 汝诚吾信汝诚吾信伦理具体体现:伦理具体体现: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

6、能妻贤;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汝诚吾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 “道” ,据许慎在说文解字卷二中说“道,所行道也。 ”的解释来看,道之本意是指道路。后引申为人的行为必须 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德,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德”字,但是意义模糊。 到了西周,其意义开始明确。 东汉时,刘熙:“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 宋朝朱熹注释“德”字,曰:“德者,得也,得其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 “德”在中国古代通“得” ,关于为什么“德”要通“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李建华认为李建华认为“德德”之所以通之所以通“得得”有两个原因: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其一,是因为“德是有所得,

7、而不是有所失德是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 。 一个人要想有所“得” ,就必须“有德” ,所以, “德是为了得 , 失并不是德的本质。 ”比如, “厚德载物” 、 “得 道多助” 、 “善有善报” 、 “内圣外王”等讲的都是“德得”一体之道。 “如果一个人守德、明德、敬德,是为了失去什么, 不是为了得到什么,那么德就没有了人性根基,道德就成了虚伪的代名词。 ” 其二是因为其二是因为“德得德得”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义利义利”关系。关系。 “德” 、 “得”统一说明人们应当以“德”谋“得” ,即以“义”取“利” 。只有“德”才能说明“得”的合理的价值尺 度, “因而人们在有所得时,必须考

8、虑得是否应该、是否适宜。否则就是缺德。德不在于不得 ,而是要得之合 理,以德作为得的原则和规范,以德的方法去得 。 ” 论语集注论语集注中说:中说: “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 可见, “德”真正要“得”的是“得道” ,是要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能够持之以恒地 保持下去。 所以, “德”之“得”绝非自我利益之得,而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得” 。 许慎讲:许慎讲:“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 可见, “德”与“得”之所以相通还在于凡是道德的行为都是外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的行为,此即“德”之 “外得于人”的功效;同时行为主体在这

9、种道德追求中自己也会获得极大地精神满足,此即“德”之“内得于己”的功效。 从这个意义上讲, “德”之“得”对于“德行”所施之对象而言是一种利益之得,而对于行为主体来讲则应当是一种心灵 之得,一种精神之得。 孔子讲: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道、德、仁、艺是四个层次。道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最高原则,德则是道的原则的具体体现,仁是最高的德,艺就是礼 乐,是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老子说: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道生之,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荀子曰,荀子曰,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

10、谓道德之极。 ”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 道德是非强制地调节社会性关系的规范。 伦理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伦理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伦理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 道德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 A A、二者的联系、二者的联系: 伦理道德 “人伦之理”就是“为人之道” ,将二者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行你就拥有了“为人之德” 。 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

11、别: (1 1)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 伦理的侧重点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突出的是如何保持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和 谐和融洽的状态之中。 而道德的侧重点强调的则是社会个体,突出的是社会个体能否将由伦理衍生出来的道理内化个体的内在品性,并转化 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因此,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理则。道德范畴重在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 体自身行为之应当。伦理是面向整个社会、人伦秩序的,道德是面向具体道德活动主体自身完美的。(2 2)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

12、是单向的。 为了保持伦理关系的和谐与融洽,伦理义务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具有双向性特征。 而道德则不同,由于道德强调的是个体,所以道德义务的要求具有单向性特征。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 (3 3)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 在人们尚未将伦理之“理”的行为应当要求内化为自我德性之前, “理”对于行为主体而言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 客观存在。 而一旦人们将伦理之“理”内化为自我德性以后, “理”就成为了行为主体内在的自律性的存在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突飞猛进,

13、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发生变化,旧的矛盾还未消失,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人们对道德的反思也在逐步深入和发展,eg.安乐死、克隆人等许多问题,究竟怎样才算是道德的,发生了许多争议。联 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伦理学已经派生出许多应用伦理学分支,eg.经济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生态 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医药伦理学、性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 伦理的本质:伦理的本质:p7p7 伦理的价值目标:伦理的价值目标:至善,p10 表现为:(1)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存在状态(客观善) 。 (2)人对实质之善的理念(主观善) 。Pp11. 柏拉图柏拉图: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道德来源于一种客

14、观精神的“善本体” 。他的“善理念”的伦理思想经过柏罗丁的发展, 成为基督教教义和伦理思想的直接来源。 柏拉图哲学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柏拉图思想形成背景柏拉图思想形成背景 A、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 政治日益不满失望。B、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影响 C、游历四方,考察各地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历程: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公元前 6 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政治(公元前 6 世纪 末)伯里克利时代达到顶峰(前 443-前 429 年)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1 1、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15、:理念论(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世界由两部分构成:理性+感觉 理性世界(理念):真实、完美而永恒 感 觉世界(具体事物):虚假、残缺而变幻二者关系:理性世界与感觉世界是对立 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的各种具体事物,总处于不断衰败变化中。在这些变化的具体事物背后,始终存 在着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称这种东西为“理念” 。例如世界上有白猫、黑猫、花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 “猫”这个理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的都是模仿的、虚假的。 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2)(2)评价:评价: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污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