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5169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9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 发展规划与政策问题,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 关于2010年前高等教育发展重点 关于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定位问题,本报告的基本观点资料,仅供内部参阅 未经本人事先许可,请不要公开引用,2006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

2、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新世纪的社会根本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创新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不少国家都把加强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占据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基本策略。,国际上与教育相关的三次革命性变化 20世纪后30年,差不多每十年一次 1、70年

3、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 (理念、实验、政策、制度、法律、国际化) 政策选择:一次性、批量化多次性、个性化 2、80年代:新信息通讯技术革命(NICT) (时间、空间、人群、需求、进度、选择) 政策选择:全日制面授弹性制度 3、90年代:经济全球化下的WTO教育服务贸易 (政府、学校、社会、服务、消费、投资) 政策选择:政府包办民间参与市场机制跨境贸易(签定GATS减让表),各国若干教育指标对比,我国教育13年持续快速发展,%,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2006年广义劳动力人口9.5亿人;2010年9.7亿人, 2020年接近10亿人。目前提供7.64亿个就业岗位,人口

4、结构对教育需求压力,我国城镇化的变化态势,我国教育正在进入后“普及”阶段有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 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 五个方面,均有战略思路 “五指”形成“拳头”总体战略,全民教育(EFA)后三大选择一是进一步实现有质量的全民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关键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公共财政拨款到位,扩大免费范围,实行学校建设标准化,校长师资定期轮换,淡化取消重点学校。二是偏重技能,如“保障全民的基本技能(Ensure Basic Skill for All)”

5、(人人薄技在身/一技之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职业学校应该大有作为,普通学校可有所作为。三是较高水准,如OECD国家确认的“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需要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更需要很强的经济支撑能力和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从十六大到六中全会的政策方向 十六大(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执政能力/政府职能定位)五中全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六中全会(全面部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1世纪前十年: 与教育有关的第四次革命性变化? 可能选择: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十年 (坚持

6、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 Education of i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In 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 For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2010年前后高教在学人数增长态势(万人),快速,中速,低速,1998首轮 行动计划 预测,十五计划 预测,五年毕业生 十年总和 1991-2000年(十年)和2001-2005年(五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对比,若学生年增10%,2020年怎么样?1998-2005年7年间年均增长率16%,2020年前必须把年均增长率降下来。2006年,全国普通、成人本专科(高职)招生 724.44 万人,其

7、中,普通本专科(高职)招生540万人,比上年增加35.54万人,增长7.05%,增幅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较好实现了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普通高中招生出现负增长,2006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1.2万人,比上年减少6.5万人,比上年下降0.7%。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高中段普职招生均衡相关政策发挥作用。全国有14个地区普通高中招生数量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明显下降:上海(-30.4%)、北京(-13.8%)、天津(-8.6%)和山东(-7.3%);明显增长:海南(+16.6%)、云南(+7.8%)和广东(+6.7%)。今后,高中段学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发展将是稳

8、步的。,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明显缩小 2006年普职招生比例从2001年的58.3:41.8缩小到54.3:45.6,缩小4个百分点。,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II. 关于2010年前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9、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形成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教育热点问题 人民群众具体关心 教育机会公平 考试录取公平 收费与择校 教育教学质量 就业前景,国家层面宏观关心 立德树人、文化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扩大就业、提高人口素质 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2004-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 重点: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乱收费教育质量推进

10、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胡总书记8.29讲话,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教育方针,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第二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20纲要调研,教育十一五计划专题调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各地 各部门意见,十一五总体规划的高等教育部署 (2006-2010年)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

11、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继续发展各类成人教育。 专栏15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 继续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一批处于学术前沿的新兴和交叉学科,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目录一、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二、指导思想

12、、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三)主要目标1.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3.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4.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目录三、主要任务(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六)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七)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

13、建设(八)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九)建立健全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目录四、保障措施(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治教(四)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十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关于高等教育“十五”成就和“十一五”预期目标,国家教育

14、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国家教育事业发

15、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发展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主要目标: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万人,在学研究生约13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3,2,1,4?,区域增长极聚集人才,64%国土 4%人口,36%国土 96%人口,胡焕庸线 (黑河腾冲),人口分布 东部43.2% 中部28

16、.2% 西部28.6%,深度开发 潜力较大 $5000,限制开发 生态出现问题 $3000,禁止开发 生态脆弱 $1000,结构优化 已经深度开发 $10000,资源支撑条件:主体功能区,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模式,总 人 口 40%40%15%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主要目标: 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 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发达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