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5127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 组网干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资 料 袋计算机与通信 学院(系、部) 2014-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xxx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xxxxx 学号 xxxxxxxx设计题目: 组网干扰 成 绩: 起止日期: 2015 年 6 月 24 日 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目录清单序号材料名称资料数量备注1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份2课程设计说明书1 份15张3456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2015 学年第学年第 2 学期学期计算机与通信 学院 通信工程 专业 通信 1203 班级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 设计题目: 组网干扰 完成期限:自

2、2015 年 6 月 24 日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共 1 周内 容 及 任 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使用移动通信试验箱组成一个收发信机系统,然后调节另外一个试验箱 使之产生同频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和衰减模式,研究干扰的产生和消 除干扰的条件,每个频点的频带宽度 25 kHz。发送频率范围为 49-49.475 MHz。 二、设计任务二、设计任务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用两台实验仪及示波器观察同频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并进行分 析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1、 完成电路设计; 2、 完成电路实际搭建和实现; 3、完成组网干扰的各项性能测试。 三、设

3、计工作量 1 周完成起止日期工作内容6 月 24 日分组、任务分配、课题理解 6 月 25 日-6 月 26 日功能分析、电路设计和实现 6 月 27 日-6 月 29 日实验验证和测试进 度 安 排 6 月 30 日总结、书写实验报告参 考 资 料(1) 李建东等. 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 (2) 吴伟陵.移动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 (3) 蔡涛等译.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 (4) 及燕丽等.现代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系(教研室) 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移动通信移动通信

4、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组网干扰起止日期: 2015 年 6 月 24 日 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学生姓名 xx班级xxxxxxx学号xxxx 成绩指导教师 (签字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5 年 6 月 30 日课题名称组网干扰人数5 人组长组员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使用移动通信试验箱组成一个收发信机系统,然后调节另外一个试验箱使之产生同频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和衰减模式,研究干扰的产生和消除干扰的条件,每个频点的频带宽度 25 kHz。发送频率范围为 49-49.475 MHz。二、设计任务主要内容:用两台实验仪及示波器观察同频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并进行分析。

5、主要任务:1、完成电路设计;2、完成电路实际搭建和实现;3、完成组网干扰的各项性能测试。三、设计工作量1 周完成起止日期工作内容6 月 24 日分组、任务分配、课题理解6 月 25 日-6 月 26 日功能分析、电路设计和实现6 月 27 日-6 月 29 日实验验证和测试进 度 安 排6 月 30 日总结、书写实验报告参 考 资 料(1) 李建东等. 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2) 吴伟陵.移动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3) 蔡涛等译.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4 (4) 及燕丽等.现代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指导教师

6、(签字): 年 月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目录目录一、设计目的.2二、设计原理.21、同频干扰。.22、邻道干扰.23、互调干扰.4三、性能测试.51、观测同频道干扰.52、观测邻道干扰.53、观察互调干扰.6四、实验数据.8五、心得体会14一、设计目的一、设计目的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同频道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及降低这些干扰的措施。同时利用专用集成电路 TH71221 外加晶振和一些外围电路组成收发信机电路,然后观察组网干扰,可以利用移动通信实验箱完成。 二、设计原理二、设计原理 1、同频干扰、同频干扰。 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

7、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现在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提高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当同频干扰的载波干扰比 CI 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C/I 同频干扰保护比: C/I = 9DB C/I 12DB工程中 C/A 邻频干扰保护比: C/A = -9DB C/A -6DB工程中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 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

8、反之,甲功率比乙功率小一倍,那么 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0.5=-3dB。2、邻道干扰、邻道干扰 所谓邻频干扰,即指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由于频率规划原因造成的邻近小区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设计要求范围大,均会引起邻频道干扰。当邻频道的载波干扰比 CI 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简单的说,同频干扰就是在指定位置接收到的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的相同频率,当 C/I 不满足是即为干扰,这个保护比在 GSM 规范中为大于等于 9dB,在工程应

9、用中长定义为大于等于 12dB。同理,邻频干扰即是相邻近的频率造成的干扰,其保护比在 GSM规范中为大于等于-9dB,在工程应用中长定义为大于等于-6dB。 根据空间接口中信号的解调要求,GSM 规定同邻频保护比满足以下要求: 同频载干比:C/I9dB;工程中加 3dB 的余量,即 C/I12dB;所谓 C/I 就是专门指当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时,其它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当然广义上还应考虑空间所有落在此频点范围内的非有用信号的电磁波能量。邻频抑制比:C/A 9dB; 工程中加 3dB 的余量,即 C/A6dB;所谓 C/A 是指在频率复用情况下,服务小区周围所有邻频信号(载波偏离 200

10、KHz)对服务小区频道的干扰。载波偏离 400KHz 的载干比要求为:C/2A-41dB。只要大于功率在以内就可以。当接收的邻频 E1 信号电平比主导频点 E0 信号电平高超过 6dB 时,主导频点 E0 就会受到 E1 的邻频干扰, 邻频干扰主要牵扯到频点规划。当手机在通话状态下占用 A 频点,而同时在你的主用小区可以收到与 A 频点相邻的 B 频点,且 B 频点电平值高过 A 频点 9dB 时,既是所谓的邻频干扰,至于 -400kHz 的频点高于 A 频点 41dB 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做频点规划时,只需分析是否有主用小区周围与 A 频点号相邻的频点号可能进入就可以了。 原则上频点规划就是使

11、用户所在的小区不会收到与该小区所配置频点相同或相邻频点的信号,这才是频点规划的王道啊! 高于 6dB 通话质量便会变的很差!功控主要是解决 MS 到 BTS 的距离在发生变化时的手机的发射功率问题,以省电为最终目的。 最后所谓的两个值应该是邻频点号和该频点的功率值吧。基本上在测试时我们先记录几个邻小区的 BCCH(较强的)和对应的功率值,回家再用 map info 看看这些小区内有没有与你测试时主用小区配置频点相同相邻的频点。 邻频干扰,即指干扰台邻频道功率落入接收邻频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由于频率规划原因造成的邻近小区中存在与本小区工作信道相邻的信道或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基站小区的覆盖范围比

12、设计要求范围大,均会引起邻频道干扰。当邻频道的载波干扰比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的就会产生掉话或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指几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频率组合,而对通信系统构成的一种干扰。根据 IS95 规范和国家无委的检测标准,GSM 直放站产生的散和互调信号在 9KHz-1GHz 时小于-36dBm,在 1GHz-12.75GHz 时小于-30dBm。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信号在一个线性系统中,由于非线性因素存在使一个信号的二次谐波与另一个信号的基波产生差拍(混频)后所产生的寄生信号。

13、比如 F1 的二次谐波是2F1,他与 F2 产生了寄生信号 2F1-F2。由于一个信号是二次谐波(二阶信号) ,另一个信号是基波信号(一阶信号) ,他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 2F1-F2 被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它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又因为是这两个信号的相互调制而产生差拍信号,所以这个新产生的信号称为三阶互调失真信号。产生这个信号的过程称为三阶互调失真。由于 F2,F1 信号比较接近,也造成 2F1-F2,2F2-F1 会干扰到原来的基带信号 F1,F2。这就是三阶互调干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互调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直放站的杂散和互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

14、直放站内部的功放模块。发射机互调是由于直放站在多个发信机(载波)同时工作时,因合路器系统的隔离度不够而导致信号相互耦合,干扰信号侵入发射机末级功率放大器,从而与有用信号之间合成互调产物,并随有用信号发射,造成干扰。接收机互调主要是由高放级以及第一混频级电路的非线性所引起。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主要是由于发射机馈线、高频滤波器等无源电路接触不良,以及由于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非线性等原因,使强电场的发散信号引起互调,产生干扰源。 当有多个频率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便会相互调制产生互调失真,以二阶和三阶失真幅度为最大,阶数越高失真越小。二阶互调 fa+fb、fa-fb 等,因其频率远离主导信号频率 fa、fb,可不考虑:三阶互调的两种模型 2fa-fb、fa+fb-fc,因其频率接近或等于主导信号频率,对通信的影响最大;三阶以上互调失真幅度较小,均可不考虑。移动通信设备主要考虑三阶互调的影响。三、性能测试三、性能测试 1、观测同频道干扰、观测同频道干扰 按图 1 连接系统。其中 Rx-MS1 为被测接收机,Tx-BS1 发射有用信号,Tx-BS2 模拟同频干扰信号,RX-MS2 作为干扰信号源 Tx-BS2 的监测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