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演讲艺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35091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者的演讲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者的演讲艺术(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导者的演讲艺术,前言,当干部怎么说话? 一个类型是演讲,就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单方向的传播。 另一个类型是谈话,是交互的,有双方对话,有多方对话。领导班子讨论和办公会,部门之间的协商,都是在谈话;还有就是上下级谈话,上级找下级个别谈话,有表扬、有批评、有部署、有指示;下级找上级个别谈话,有请示、有汇报, 还有就是我们大家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喝酒的时候、坐车的时候互相交谈,这叫情感交流。 我们今天讲第一个话题:演讲。,一、什么是演讲,大家一说到“演讲”,我们脑子里可能就会出现“演讲比赛”、“演员表演”、“假大空”的官员报告等等。 我们直接的感觉,那就是假的,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的工作是很

2、具体、很真实的,既不是表演也不是假的,所以从内心深处就有一种距离的感觉、一种隔膜的感觉、遥远的感觉,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排斥感觉。,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演讲”就是一个意思:人多了出来讲话,在大家面前讲话、当众讲话。当众讲话谁的机会最多?除了老师、导游这样的职业,一个社会的广泛群体中,就是领导者、管理者最多。 当众讲话,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要开会、部署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有时还有思想教育;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抱着鲜花、举着奖杯、端起酒杯跟大家说几句礼节性的话,这些都是领导和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所以,演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干部队伍的整

3、体情况来说,总体上讲,领导者和管理者口头表达的能力、讲话的能力,还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我们有可能比现在讲得更好,我们也应该比现在讲得更好,我想大家也盼望自己能够讲得更好,这是今天领导能力培训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众讲话,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领导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在别人面前讲话,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意识到或没意识到,在意或不在意,自己的形象都在推广着、树立着、展示着、传播着,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树立和刻画自己的形象。,二、演讲塑造形象,第一形象是文化形象。有人讲话快,有人讲话慢。 讲得快显得干练,讲得慢显得稳重;讲得快显得勤奋,讲得慢显得大方可靠,这没有好

4、坏,只有各自的水平高低; 还有人讲话,都讲华丽的语言,讲正式的语言,讲庄重的语言,有人讲话,都说很生动朴素的语言,说通俗的语言,说风趣的语言。这也只有各自的水平高低,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有人讲话满面春风的、笑眯眯的,一说话满脸都是笑纹,连批评别人、数落人的时候,都是笑眯眯说出来的;有人讲话从来都显得很严肃,从见面起就瞪着眼睛、满脸严肃的跟人说话,表扬人都是瞪着眼睛表扬;同样没有优劣之分,任何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价值。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第二个形象叫能力形象。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讲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只有在他身边工作的3050人有感觉,他们这些人能听得见、看得见这个领导的分

5、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他的工作速度、他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 不在他身边工作的人谁知道呀。有人来说,他是有能力的,人们会想那是你的判断,我要得出自己的判断,那只有一条路,就是远远的看他讲话,或者是在大会讲话,或者是在电视屏幕上讲话。所以,一个干部给上级、下级和周边单位留下有没有能力的印象,甚至给几个部门,别的部门留下有没有能力的印象,讲话是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可能有时候也不准确,有的人干得特别好,讲得不一定好;有的人讲得特别好,概念清楚、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也可能遇到复杂的局面,经验不足,办法不多。 不过,无论如何讲话能把一个人的能力形象有所放大,这

6、恐怕是大家一个共同的感觉。所以我们每次讲话,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形象。 当众讲话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作为领导者管理者,要带领大家做一件事情,第一个动作就是讲话动员部署。如果把目标、方法和注意事项都讲清楚了,大家做起来就很少有差错,事情就会做得顺利。好像拧螺丝钉,第一扣拧顺了,后面就很容易,如果第一扣没拧顺,那后面就会很吃力。 所以,演讲塑造形象,好的形象带来便利。,三、演讲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现在媒体包围我们。有时突然就会被记者包围,有的时候可以不说话,有时候真的不可以。而且一定要说好,说不好,顿时你自己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你们单位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 所以,今天对我们大家来说,一定是能干会说

7、。过去,若干年以前,好干部的标准还可以是多干活、少说话,最好是不说话,埋头苦干的,才是好同志。现在,一定是能干会说才算是好同志。这就是时代对我们发出的呼唤,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光能干不会说,那一定会影响工作的进行,一定会影响个人的进步,一定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演讲,在大家面前讲话当众讲话。各级领导干部当众讲话最普遍,全国到处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发生。演讲和我们的工作关系密切,演讲对我们的挑战也会越来越近。大家准备好了吗?,四、演讲的目的,演讲的目的一:把话讲好:准确、鲜明、生动。 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了,好文章的标准是准确、精明、生动。而一个干部讲话,讲出来的也

8、需要准确、精明、生动,这是一致的。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连贯。 写作文的时候,一时想不出来怎么写,我可以把笔放下,想一想,查一查资料再接着写。 但是演讲不行。不可能哪个干部到会讲话时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今天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工作,讲五个问题,一二三四讲完了,第五个问题我想不起来了,你们在这儿别动,我去查查资料,二十分钟回来接着讲。 要想讲得明白,讲得清楚,讲得流畅,就要用脑子,要在脑子里记住要说的话。一个干部,脑子里面的基础语言段要背,应该是大约十段到二十段,五千到一万字的基础语段。,第一段: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管辖的工作范围,多大面积、多少人力、多少物力、多少财力,这些基本情况、基础数据你把它说一下,讲

9、两分钟,要求不高吧。两分钟一般人讲话400480个字,那么我们大约两分钟讲500字,要求不高吧,描述一下自己工作的最基本情况。 第二段:然后说说我的工作的规律、工作的特点,工作的性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两分钟500字,要求也不高。 第三段:再说我的工作预期的成果。有些工作的成果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说呀,两分钟500字。可能话会更多一些。 第四段:我的工作指导思想,两分钟500字。 第五段:我的工作在我们本地、在全国的背景情况、市场行情,两分钟500字。 第六段:还有我目前的工作进度,现在刚刚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我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两分钟500字。,围绕着每个人的岗位,上下左右有六段,我想哪

10、段我们都应该能张嘴就来,脱口而出。 再比如,公司内部制订的一些规则和提出的口号。如,八个做到,五个必须,四个严格,三个不准你在其中,自己要能讲得准确明白。 还有我们每个人具体工作的若干关键的基础语段。这些基础语段,每个干部要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出来,数字基本准确,道理阐述完整,事件表达清楚。 有人说,我不要这个表面,我实际工作做好了就行了。这不现实,现在谁能不要表面?你早晨起来要不要洗洗脸?衣服穿脏了,要不要换洗件干净的? 所以,我们要像上学时背书一样,背诵一些东西。学海无涯苦作舟。,演讲的目的二:让人听懂。 让别人听懂,这是讲话的关键环节。你听懂了,我就赢了;你没听懂,我就输了,这就是讲演真正的

11、核心。 让别人听懂有两个类型,一个类型叫情景重现,也就是我要说的,各位脑子里边,能够想象出这个情况来,眼前好像看见了一样,历历在目的感觉。 什么是情景重现?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故事。 我们大家都办了第二代身份证。怎么办的?到派出所指定的位置照张照片,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拿到自己的身份证了。 可是,有的人去不了,比如,在家里病床上躺着的病人,吃饭喝水都需要家里人照顾的病人是不可到派出所照相的。到后来警察就拿着照相机来到他家里,请家里帮忙,为他洗洗脸,梳梳头,换件新衣服,跟他说,“看相机的镜头,头在要端正一点,别动,好。咔嚓”照片完成了,身份证也就办成了。,我听说的这个故事是关

12、于一个精神病人照相片的故事。 第一天,两位民警拎着照相机的包到他家来,他就有些躁动不安,当民警把照相机和三角架掏出来做准备时,他突然扑过来,要砸那照相机,打人。家里人一看,马上把他抱住了,对民警喊:“赶快跑,我抱不住”。民警拿着包就出去了。 民警们想,这个人得赶快给他把身份证办了,下一步社保医保登记需要18位身份证号,他没有就登记不了,对他来说很重要也很需要。 第二天,就来了个女民警,拿着一个大苹果笑眯眯地来找到精神病人家,把苹果给他,他不要,女民警就把苹果放在桌子上走了。 第三天,那女民警又笑眯眯地拿着一个大苹果来了,一看昨天那个苹果被那人抓在手里,谁也不给。把这今天这个苹果给他,他还是不要

13、,女民警还是把苹果放在桌子上走了。,第四天,女民警再次笑眯眯地拿着大苹果来了,这次说呀说呀,那人犹豫之间把苹果接过去了。 第五天,那女民警和负责照相的民警一起来了。女民警说放一把椅子,那人同意了,椅子后面要挂块蓝布,那人也同意了,让他坐在椅子上,那人就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了。他坐在那里望着女民警,女民警又笑眯眯地拿出来一个大苹果,那人就伸手,就要那个苹果。女民警一递,他伸手一接,当他的手接住那个苹果时,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后面照相的民警手快,“咔嚓”照下了照片,这个人身份证就办成了。 派出所说,这是他们照的最好的一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照片。,这是民警的工作精神。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脑子里是不

14、是出现了大苹果、女民警、精神病人、和那张有点笑容的照片? 这就是我的目的,我要用语言在各位的头脑里呈现一幅幅相对清晰、完整而又连贯的图景。如果没讲好,讲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的,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各位脑子里的图景是碎裂的、残缺的;如果我讲的词不达意,我没说清楚,各位脑子里的图景是模糊的,甚至是扭曲的,这就是情景重现。,让人听懂的另外一个类型叫理解。比如我们讲数理化知识,这个很抽象,我们讲责任、义务、精神、纪律、安全意识、百分比、数字,那全部是没有形象的,这就需要理解。讲话之后你问,你听懂了吗?他回答说我听懂了,实际上可能没懂。 那怎么办?讲话人要自己判断,讲话时要看人们的眼睛,听懂了人们的眼神

15、是不一样的,一会儿眼睛亮,一会儿眼睛暗,听到有趣时眼睛是亮的,觉得不重要的内容,听的人眼睛就是暗的。没听懂的人目光始终是直的。 再就是看表情,有人听懂了,眉毛往上挑;有人听懂了,淡淡的一笑;有人听懂了,微微的点头;有人听懂了,把嘴一撇,你说得不对、不服,这都有可能。 最终,还是那句话:让人们听懂,就是我们讲话的真正目的,你听懂了,我就赢了;你没听懂,我就输了。,演讲的第三个目的:说服别人。 在听懂的基础上,让人们同意我的意见,认同、拥护、赞同、支持我的意见。原来支持我的人,听完之后,他更加支持我,原来赞同我的人,听过后更赞成。原来不支持不认同我的人,听了以后,他也跟着支持我拥护我。这就是我们说

16、的第三层目的。 以勇敢的心中的片段做案例。,演讲的目的四:付诸行动。 把话说好说准确,让人听懂,说服大家,这三层目的,归纳在一个落点上,那就指向我的工作,简单地说,干部讲话,就是一个核心,听到我讲话以后,你们大家按照我讲的,努力地把工作做好。这就是干部讲话的目的。 总之,准确、鲜明、生动、情景再现、理解、认同拥护、赞同、支持,最终要落实到号召人们的行动,让人们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事,这就是演讲的真正目的。,五、演讲的困难与对策,演讲会有三道门槛要过。 第一道门槛就是紧张。 第二道门槛是我们口头造句的能力不够。 第三道门槛,就是没想明白。没想明白的事,是无法讲明白的。,第一道门槛就是紧张。 紧张是讲

17、话时的大敌,一紧张就大脑空白,一紧张呼吸都有点困难,紧张会严重阻碍演讲。相信同志们在自己岗位范围内讲话是不紧张的。但是如果换一个陌生的环境讲话,换一个特殊的环境讲话,比如考核工作,让你代表大家汇报、讲话,那时候会紧张,还有到一个放大人多的环境、变化的环境去讲话,都有可能造成讲话的紧张。 为什么紧张?,心理学告诉我们说,讲话的紧张来自过多的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你一想到他们都看着我,眼前一片眼睛,你就紧张; 你一想到他们要评价我,会怎么评价我呀,紧张; 你一想到他们都在嘲笑我吧,你就更紧张了; 一想到他们都挑我毛病吧,都看不起我吧,就更加地紧张。 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自己经常坐在台下,不怀好意地看着台上领导讲话。有时候还悄悄跟身边的人说两句小话,嘲笑一下领导,所以,现在轮到你上台讲话,你会紧张,这是可能的。 怎么克服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