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4957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下载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 途径。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情上线 1以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活动为背景考查人地关 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以某一循环经济模式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意义。,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 为生。 (2)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 人类,人类被迫适应自 然,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渔猎和采集,制约,依赖,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 大大减弱,对抗性 增强。 (2)环境

2、问题:过度放牧、过度毁林开荒,产生了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减少,使生态系统日益简单与脆弱。 (3)人地关系:不 ,但产生了科学萌芽。,依附性,生物多样性,协调,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 为中心,试图主宰自然。 (2)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等,影响人类 社会生存和发展。 (3)人与环境的关系: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自我,全球气候变暖,不协调,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震惊世界的 接连不断。 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 ,并影 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我们共同的未来

3、明确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走。,公害事件,生命和安全,可持续发展道路,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当代人发展,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主要内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 的关系。 不能危及 发展,即代际公平。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 。 (3)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 的、社会的、 的可持 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 、。,穷人,后代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代内公平,经济,生态,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转变观念:发展观、 、 、伦理道德观和消 费观。 2调整行为:政府

4、行为调整、 调整、公众行为调 整。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 模式的转变, 建立真正的全球 关系。明确了各国间“共同的但有 区别的”责任原则。,资源观,市场行为,环境观,可持续发展,伙伴,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 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

5、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 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1(2010吉林模拟)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

6、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1)A (2)B (3)B,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它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

7、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其各自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特别提醒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2读可持续发展图,完成(1)(2)题。,(1)E、F、G的内容分别是 (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

8、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答案:(1)D (2)B,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3(2010山东二模)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 成(1)(2

9、)题。,(1)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 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 B C D (2)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解析:第(1)题,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第(2)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分类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会减少污染。,答案:(1)C (2)C,例 (2010浙江高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

10、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

11、结构角度给予说明。,解析 本题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第(1)题,由图不难得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这种趋势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的变化所驱动。第(2)题,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要结合年份表述曲线变化。从农业角度看: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是变化的原因。第(3)题,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也是要结合曲线变化表述,分析原因时要突出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等的成效。第(4)题,对照表格得出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的差异,成因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具体正确表述。,答案 (1)呈上升态势;发展、

12、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 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 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例2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

13、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解析 第(1)题,当地利用冰雪融水灌溉作物,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为水窖集雨。种苗培育属于农业技术研发。作物秸秆经过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沼气是能源,应是供暖。沼渣用于作物种植,是肥料。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第(2)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其特

14、点是: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小农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特点。,答案 (1)D (2)C,材料1: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材料2: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

15、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材料3: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1)循环经济的的内涵与意义。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循环经济在农业、工业、能源、生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2)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材料3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4)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解析:本题通过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的内涵,重在强调“循环”二字,即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生产物质的循环、环境友好、低排放、低污染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历史、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