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34653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 基本方法与要求,目 录,前言 一、基本鉴别方法 二、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适用范围 三、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后的食用与处理原则 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常用术语 五、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原理和依据 1、感官鉴别的三大优点 2、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法律依据 3、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原理,前 言,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返回,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

2、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 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返回,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

3、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一、基本鉴别方法,(一)视觉鉴别法 (二)嗅觉鉴别法 (三)味觉鉴别法 (四)触觉鉴别法 返回,(一)视觉鉴别法,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

4、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返回,(二)嗅觉鉴别法,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二)嗅觉鉴别法,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

5、先识别气味淡的,后鉴别气味浓的,以免影响嗅觉的灵敏度。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返回,(三)味觉鉴别法,感官鉴别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如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的温度有关,在进行食品的滋味鉴别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返回,(四)触觉鉴别法,

6、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感官鉴别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二、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 适用范围,凡是作为食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的食物,其质量优劣与真伪评价,都适用于感官鉴别。而且食品的感官鉴别,既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在室内进行技术鉴定,也适合广大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食品时应用。可见,食品质量感官鉴别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其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肉及其制品 2奶及

7、其制品 3水产品及水产制品 4蛋及蛋制品 5冷饮与酒类 6调味品与其他食品 返回,1肉及其制品,畜肉种类很多,禽肉更是不胜枚举,如猪、羊、牛、马、骡、驴、狗、鸡、鸭、鹅等畜禽肉及其制品都可以进行感官鉴别。各种畜禽肉都有其相应的特点,病、死畜禽肉与正常畜禽肉的鉴别方法,不仅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管理人员适用,而且对于为数众多的购买畜禽肉的消费人群也是适用的。 返回,2奶及其制品,对消毒鲜奶或者个体送奶户的鲜奶直接采用感官鉴别是非常适用的。在选购奶制品时,也适用于感官鉴别,从包装到制品颗粒的细洁程度,有无异物污染等,通过感官鉴别即可一目了然。 返回,3水产品及水产制品,鱼、虾、蟹等水产鲜品及干贝类、海参

8、类等经过感官鉴别,即可确定能否食用。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 返回,4蛋及蛋制品,禽蛋种类很多,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能否食用或者变质与否,通过感官鉴别即可作出结论。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讲是很适用的方法。 返回,5冷饮与酒类,冷饮与酒类的感官鉴别也具有很广泛的实用性。特别是酒中的沉淀物、悬浮物、杂质异物等,通过感官鉴别都可以直接检查出来。 返回,6调味品与其他食品,调味品主要是酱油、酱、酸及酱腌菜;其他食品如茶、糕点等。这些食品都可以通过感官鉴别,把宏观指标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者区分出来予以控制,严防流人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返回,三、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后的 食用与处理原则,(一)鉴别原则 (

9、二)鉴别后的食用与处理原则 总之,各种食品原料及其制品质量的宏观评价,都适用于感官鉴别方法。 返回,(一)鉴别原则,通过感官鉴别方法挑选食品时,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感官鉴别食品的品质时,要着眼于食品各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性考评,尤其要注意感官鉴别的结果,必要时参考检验数据,做全面分析,以期得出合理、客观、公正的结论。这里应遵循七个原则。,(一)鉴别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行政部门颁布的食品质量法规和卫生法规是鉴别各类食品能否食用的主要依据。,(一)鉴别原则,(2)食品已明显腐败变质或含有过量的有毒有害

10、物质(如重金属含量过高或霉变)时,不得供食用。达不到该种食品的营养和风味要求,显系假冒伪劣食品的,不得供食用。,(一)鉴别原则,(3)食品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食用,必须加工复制或在其他条件下处理的,可提出限定加工条件和限定食用及销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一)鉴别原则,(4)食品某些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略低于卫生标准,而新鲜度、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卫生时,可提出要求在某种条件下供人食用。,(一)鉴别原则,(5)在鉴别指标的掌握上,婴幼儿、病人食用的食品要严于成年人、健康人食用的食品。,(一)鉴别原则,(6)鉴别结论必须明确,不得含糊不清,对附条件可食的食品,应将条件写清楚。对于没有鉴别参

11、考标准的食品,可参照有关同类食品恰当地鉴别。,(二)鉴别后的食用与 处理原则,感官鉴别和选购食品时,遇有明显变化者,应当即做出能否食用的确切结论。对于感官指标变化不明显的食品,尚须借助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才能得出综合性的判断结果。因此,通过感官鉴别后,特别是对有疑问和有争议的食品,都必须再进行实验室的理化和细菌分析,以便辅助验证感官鉴别的初步结论。尤其是混入了有毒有害物质或被分解蛋白质的致病菌所污染的食品,在感官质量评价后,必须做上述两种专业操作,以确保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应提出该食品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阐明其来源和含量、作用和危害,根据被鉴别食品的具体情况提出食用或处理原则。食品

12、的食用与处理原则是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以尽量减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损失为目的,并考虑到物尽其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体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返回,(二)鉴别后的食用与 处理原则,(1)正常食品。 经过鉴别和挑选的食品,其感官性状正常,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可供食用。,(二)鉴别后的食用与 处理原则,(2)无害化食品。 食品在感官鉴别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但经过处理后,可以被清除或控制,其危害不再会影响到食用者的健康。如高温加热、加工复制等。,(二)鉴别后的食用与 处理原则,(3)附条件可食食品。有些食品在感官鉴别后,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供人食用。如有些食

13、品已接近保质期,必须限制出售和限制供应对象。,(二)鉴别后的食用与 处理原则,(4)危害健康食品。在食品感官鉴别过程中发现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食品,不能供给食用。但可在保证不扩大蔓延并对接触人员安全无危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如作工业使用。但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不能保证安全的食品,如畜、禽患有烈性传染病,或易造成在畜禽肉中蔓延的传染病,以及被剧毒毒物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必须在严格的监督下毁弃。 返回,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 常用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四条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因此,在进行食品质量感

14、官鉴别时,就要围绕这条规定中提到的各种术语去描述,因此,必须弄清这些术语的含义。下面对一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时的常用术语作一简介。,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 常用术语,(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苦味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咸味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甜味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碱味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涩味一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

15、种复合感觉。,(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风味一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觉特性的复杂结合。它可能受触觉的、温度觉的、痛觉的和(或)动觉效应的影响。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玷染与该产品无关的外来味道、气味等。,(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基本味道四种独特味道的任何一种:酸味的、苦味的、咸味的、甜味的。 厚味味道浓的产品。 平味种产品,其风味不浓且无任何特色。 乏味一种产品,其风味远不及预料的那样。 无味没有风味的产品。 风味增强剂一种能使某种产品的风味增强

16、而本身又不具有这种风味的物质。,(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口感一在口腔内(包括舌头与牙齿)感受到的触觉。 后味、余味一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是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异常特征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外观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性。,(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质地用机械的、触觉的方法或在适当条件下,用视觉及听觉感受器感觉到的产品的所有流变学的和结构上的(几何图形和表面)特征。 稠度由机械的方法或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硬一描述需要很大力量才能造成一定的变形或穿透的产品的质地特点。 结实一描述需要中等力量可造成一定的变形或穿透的产品的质地特点。 柔软一描述只需要小的力量就可造成一定的变形或穿透的产品的质地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