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4317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2016.4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闻雁 ) 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 ,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 ) 俱怀逸兴壮思飞, 。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韩愈马说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枯瘠(j) 潜(qin)滋暗长 B涟漪(y) 坦荡如坻(d) C迸(bng)溅 心无旁鹜(w) D亵渎(d) 拈(nin)轻怕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 分) ( )A这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大奖。B对于他人的言论,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应该从整体着眼,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C当今社会日趋多元,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展现出光怪陆离的个性。D我们的文学艺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 )A经新华日报全体编辑记者半个多

3、月的审慎投票、积极推荐, “2012 江苏十大印象”于1 月 10 日出炉。 B通过三年的艰苦建设,使无锡人民享受到地铁交通的便捷舒适。 C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学校开设了有关方面的讲座,得到了师生好评。D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 3 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航任务。5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A燔:烧 B讫:完C火:用火 D拂:擦拭,掸去。6.下列文段中所填短语前后照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唐诗是一种

4、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使人想象豪放、 、 、倾听精细,拥有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唐诗如玉杵扣扉,叮叮当当,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A.面容典雅 醇厚温良 B.思念幽深 观察入微 C.神采飞扬 一心弘道 D.气魄宏大 充满纯真二、阅读与赏析(34 分)(一) (4 分) 湖 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7. 第一句诗“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一个“乱”字妙在何处?(2 分)_ _ _ _ 8. “夕阳箫鼓几船归”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还有哪一处能印证你的判断?(2 分)_ _ _ _ (2)申屠敦之鼎(

5、12 分)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 注释: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云螭(ch)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

6、。烂如:斑斓。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洛阳布衣申屠敦 呼金工象而铸之 _ 贵人宝之 辨数不已_ _ 10.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淬以奇药”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策之不以其道 C.不以千里称也 D.能以径寸之木11.翻译句子:(4 分)(1)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2 分)_ (2)士之于文亦然。 (2 分) _ 12.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现象呢?(2 分) _ (三) (4 分)至刚至柔而又轻盈的竹子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且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而有着 “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在中国

7、,用竹子作为建筑用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7000 年前,到了秦汉时期,竹子便已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直到今天,竹子依然是傣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居的“担纲者” 。在清代沈曰霖的粤西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竹子体轻,但质地却异常坚硬。竹材的收缩量非常小,而弹性和韧性却很高,若按单位质量计算,竹材的抗拉强度甚至比钢材还高 2.5 倍左右。竹子之所以亦刚亦柔,必须要提到竹子隐秘的身体结构。竹子拥有的木质素和纤维让它既刚也韧,而其内部结构之精巧还远不止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会看到竹秆的横切面上散布着许多深色的点状物,这是竹子的维管束,不仅可以输

8、送水分和养分,还有强化竹秆的作用,它们从外到内逐渐变大,排列也由紧密到相对疏松。从力学角度来说,物体边缘承受的正应力是最大的,故将优质材料布置在边缘是最优结构布置,竹子就做到了这点表面的竹青的强度是整体竹子中最高的。从较大的结构来看,竹子是空心的,根据材料力学的原理,其抗弯能力比具有同样横截面积的实心结构要大很多,而诸多竹节中还有着起到支撑作用的坚硬“横梁” ,就像“工字梁”一般。有了这些优点,竹材在身量轻盈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强的抗扭、抗剪和抗拉能力。13第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_ _ 1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竹子“亦刚亦柔”的原因。 (2 分)_ _ (四) (

9、14 分)攀在树梢上的童年方华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我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

10、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上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

11、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还有,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那天尿急,又不愿从树上下来,就地解决,恰

12、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大喊着“流氓”报告了老师。这件丑事让我好长一段日子在班上抬不起头来。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我心里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15.文章前七段围绕“童年”写了哪两件让“我”得意的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