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34251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片段及答案3012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库 2.郑成功(节选)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 炮火,(架炮火,(架 驾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轰隆” 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震 振)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描振)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描 瞄瞄 )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准敌舰放了一炮

2、,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壮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壮 状状 ),敌舰队乱作一团。),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 统举手投降。统举手投降。 1.这一段话主要写敌我两支舰队海上作战的激烈场面。 2. 在短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正确的字。 3用“ ”画出敌人表现的句子。 4.这段描写表现了郑军官兵的哪些特点呢?(两点) _答:这段描写表现了郑军官兵机智和英勇顽强。_ 5.“负隅顽抗”的意思是: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

3、顽固抵抗。本文指敌军依仗铁甲舰和大炮而拼命反 抗。“负”的意思是依仗、依靠;“隅”的意思是角落。从文中可以看出,荷兰侵略者依仗的是 高大坚 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 ,而郑军官兵靠的是 机智英勇 取得战争的胜利。 6、郑军官兵打败敌人采取的是冲向军舰团团围住 、 放炮打中弹药库 、 用钩子钩住敌舰 和上舰活 捉这些战术。 7.这段话主要是写郑军官兵,为什么还要写敌人惨败的情景呢? 答:通过对敌人溃不成军、狼狈不堪的惨状的描写,是为了反衬出郑军官兵的英勇、机智。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

4、,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 兵:兵:“那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卫兵说:“是大海。是大海。 ” “大海那边呢?大海那边呢?”卫兵说: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郑成功慷 慨激昂地说: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 台湾!台湾!” 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 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

5、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1.两段中的“眺望”和“瞭望”都是登高远望的意思,但有时“瞭望”还有另一种意思,即从高处或远 处监视敌情。 2.联系课文想一想:郑成功分别在“望”什么?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 答:第一次郑成功在望宝岛台湾,他会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第二次郑成功在望自己的庞大舰队,心里想:我的海军纪律严明, 军容整肃,我有信心取得战争的胜利。 3.郑成功明明知道大海那边是宝岛台湾,他为什么还要故意问卫兵? 答:郑成功要士兵不要忘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也说明了

6、郑成功收复台湾决心大。 4.他慷慨激昂地对卫兵也是对自己说的话表现了他此时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和他热爱祖国宝岛,憎恨侵略者的情感。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片段) 1830 年年 11 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 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 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

7、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 的手说: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这时,埃斯内 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 殊礼物,请收下吧!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肖邦

8、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 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这段话主要写了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和朋友 。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 3 个场景,分别是: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这段话 中,通过对人物语言 、神态 、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特殊礼物”指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 ,埃斯内尔送它作为礼物的目的是 要让肖邦永远记着祖国,无论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人民。 3.从肖邦的表现中,可以感受到肖邦对祖国的无

9、比依恋和热爱。 4.“学贵有疑” ,读了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出来吗? 我的问题:【同上第 2 题】 我的答案: 5.这个感人的场面让你想到了哪些“送别”的古诗句?请你写出两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6.最后的姿势(片段)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10、。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1. 用“ ”画出描写地震来临场面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摇晃”一词反复出现了 3 次,说明地震来临时场面的紧张。 2. 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表示 地震来得突然,情况万分危急 ,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 谭老师 临危不惧和以学生安危为重(临危不乱及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关爱) 。 3.体会画横线的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再按要求填空。 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内容的省略;表示说话的中断。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我们可以体会到谭千秋老

11、师在危险来临时沉着指挥,临危不乱,把 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明课文中心的作用。 3.为什么说这个姿势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答:这个姿势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他用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恪尽职守,一心为 学生,大爱无私,这样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

12、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 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位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位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 51 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称赞他: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称赞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反义词:妙语连珠(废话连篇 )2.“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这句话

13、的意思是: 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他 用这个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大爱无私,这样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 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八个字的意思是: 谭千秋老师虽然为护住学生而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 们心中,他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7.船长(片段)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 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

14、,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 权利。权利。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的是哈尔威船长,从这里你体会到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犹如铁铸一 般的高大形象,也表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当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 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又一次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这个英

15、雄的光辉形象, 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玛 丽丽”号巨轮,它直向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诺曼底”号的侧舷(号的侧舷(xinn xu n)撞过来。)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只听一声巨响, “诺曼底诺曼底”号的船身号的船身 一下被剖一下被剖(p puu) )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q ng q ngg)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 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

16、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2.“薄雾笼罩着大海”写出了当时海上航行的条件极差,点明了事故的主要原因。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情况的紧急,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4.课文主要写船长,为什么要对险情进行具体描写? 答:对险情进行具体描写,渲染了情况的危险和紧急,为下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中所表现的沉着冷静 和超人的智慧作了铺垫。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 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 60 人全都救出去!” 1.在这段话中,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几项命令? 第一,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这是组织工作; 第二, “把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