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4042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第第 2424 课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学习目标】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自主梳理】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历史背景: 1976 年 10 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了 ; 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 ”的错误思想,继续 错误; 关于 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 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 年在北京召开 3、内容:政治

2、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到 ;做出了 伟大决策; 思想路线:肯定了 的讨论,确定了“ ”的指导方针; 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拨乱反正。 4、影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 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 年 2 月 7 日人民日报 、 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材料二 粉碎“四人帮”之初, “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 年和 1978 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

3、态。邓小平 (1987 年 4 月)(1)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请说明。(2)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将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3)你认为“融化坚冰” ,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2)这一讨论在当时将起到什么作用?3时代潮流:你知道 70

4、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有哪些的流行语吗?二、邓小平理论 1、形成条件: 80 年代以来, 成为时代的主题;总结 的经验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与 的实际相结合;继承发展 。 2、发展过程: 酝酿:1978 年 ,从左倾束缚和教条主义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端: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 重大决策; 初步形成:1982 年中共十二大 ;1987 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的战略发展目标。 完善成熟:1992 年初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 的目标。 正式确立:1997 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5、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4、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对 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 大精神支柱。【合作探究】4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6、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照搬哪国经验?结果如何?()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我们得出什么基本结论?5阅读下列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

7、下开始南巡之旅的?(2) 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 要内容。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条件: 国际形势:世界 和 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现状:中国进入了 、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还要始终代表中国 的根本利益。 3、发展: 2002 年中共 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4、历史地位: 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8、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 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合作探究】6 “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使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者,他们的事迹在不断地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你能为自己熟悉的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撰写一份颁奖词吗? 四、科学发展观 1、提

9、出:2003 年 7 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建设应坚持 、 、 。 同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 2、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 根本方法是 。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 3、意义: 。【构建体系】 毛泽东思想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 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跟踪练习】1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纠正“文革”以来

10、“左”的错误 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 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 解放思想 3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不能和计划经济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11、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产物 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 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 B. C. D. 第第 2424 课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合作探究】1 (1)否,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2)延续了“左”倾错误。依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不能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3)关键是解放思想。 (2)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将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2 (1) 实践实践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发表。 (2)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奠定了思想 基础。 3如:干个体、万元户、特区等。 4 (1)井冈山之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照搬哪国经验?结果如何? 苏联,偏重重工业的发展,犯了左倾错误。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与本国实践相结合。 5 (1)1992 年,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对对此争论不休, 这些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 (2)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深化了改革,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跟踪练习】15BC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