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968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导学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复习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2、 结合实例,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地表形态变化所受的的内、外力因素。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地表形态变化所受的的内、外力因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熟记基础知识。2、把新课时的导学案认真阅读一遍。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5、知识体系待课堂上默写。预习案预习案一、知识梳理(默写)一、知识梳理(默写) 1、地表形态:指地球表面的 ,又称 。 2、地质作用分为: 和 。 3、内力作用主

2、要表现为: 、 、 ,其中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常在地表形成 和 例 如: 、 、 、 。垂直运动:引起和 例如: 、 。 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 、 、 、 。6、(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及 等的影响下,岩石发生 ,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 例如: ;风力侵蚀 例如: ;冰川侵蚀 例如: ;海水侵蚀 例如: ;(3)堆积作用流水堆积 例如: ;风力堆积 例如: ;冰川堆积 例如: ; 海水堆积 例如: ;二、二、基础自测基础自测(2011韶关调研)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 ,回答 12 题。1下列地貌与 a、b、c、

3、d 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a B裂谷bC瀑布c D沙丘d2沙尘暴发生时,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Aa Bb Cc Dd“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洋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阅读材料,完成 34 题。3分别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4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 “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

4、和内力作用过程B “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C “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D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我的疑惑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总结整理二、总结整理探究: 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 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2)F 图景观在我国_高原分布最广泛,成因主要是_;B 图地貌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_;D、G 图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地区;H 图中

5、是_;C 图中岩层发生了_,引起了地势的_。(3)某同学认为上述八幅图从地貌成因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应如何分类,说出你的理由。训练案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下面为“我国沿 90E 附近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对应的地貌形态甲乙(2)图中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该峡谷的成因主要是 _。(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_。(4)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甲地常规能源中油气资源丰富,由此可知_岩的面积在该地分布应比较广,同时也说明地质时期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_。(5)图中山脉的走向是_,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半为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二、课后巩固促提升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步步高步步高P247P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