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956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武乡县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会分析南北方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2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3、记住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特色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区内丰富的资源(鞍山、本溪的铁、阜新、开滦的煤)便利的交通(稠密的铁路网和大连港口)丰富的铁(迁安) 、煤(开滦) 、石油(华北) 、海盐(长芦)等资源,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工

2、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出(长江航运和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运输) ,较丰富的资源靠近香港和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京津两市的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上海的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食品、等工业,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工业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为中心,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 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不足水资源不足矿产

3、资源和能源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 2、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1、读右图,回答问题。 (C 级)(1)在图上标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西部经济带的范围。(2)西部经济地带有_个省、_个自治区、_个直辖市;西部大开发范围包括_个省、_个自治区、_个直辖市。(3)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范围还包括东部地带的_和中部地带的_。2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间是_(A 级)3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什么?(A 级)4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A 级)5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A 级)6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哪些?(B 级)三、中部崛起三、中部崛起1中部通常包括哪些范围?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

4、、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2中部崛起提出的背景。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不如意。中部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3中部的优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 10.7%的土地,承载全国 28.1%的人口,创造全国 19.5%的 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中部崛起的意义“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

5、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六省人口亿,占全国人口,其中农村人口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学习小结学习小结】1、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资源丰富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2、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解决措施: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3、西部大开发:范围、目的、优势、劣势、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