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讲座福建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33856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10.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讲座福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讲座福建(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永民,从多年实践角度探讨全国卷背景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目 录,第一部分 深入研究高考题是高效备考的前提第二部分 全国新课标1卷考什么?怎么考?第三部分 二轮复习备考策略,2014年4月11日下午,在郑州九中召开的地理二测分析会上展示“沙源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 微专题公开课。,(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

2、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014全国卷) 36、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24分),(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深入研究高考题是高效备考的前提,第一部分,一、怎样研究高考试题,全国卷1,全国卷2,海南卷,地

3、方卷,1、教师和学生最应该研究的试卷,2、怎样研究高考试题(年际研究和分类研究) (1)考试内容考什么知识、能力、思想、方法、高频考点、命题趋势等 (2)命题形式怎么考命题思路素材呈现方式、设问方向(中心词、限定词、行为动词)等 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3)标准答案怎样答答题规范、专业术语、给分点的选择和分值设置等,二、全国卷1命题规律,(一)命题人偏爱农业生产,高考地理命题反映以下思想:,近几年全国文综卷1农业题目,1、农业试题题型由选择题转变为“选择题+综合题”这两种题型同时出现,分值大幅攀升,占较大比重。,2、农业试题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以前的单独考查农业区位等考点,转变为与经纬网、等值线、河流

4、、工业等核心主干知识紧密结合,日益彰显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2012年新课标卷第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图1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3、农业区位命题手法相似给出区域背景,分析某种农作物、果树或水产品产量大或质量高的原因,或者分析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对农业

5、生产的影响或者或者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或者分析农业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与天气气候、地形、水文特征关系密切。最后落脚点一般是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往往是开放题。,(2010年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

6、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201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7、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4、试题主角从鲜切花、桑蚕业、大豆、柑橘、茶树、普通脐橙、优质红枣、白酒原料、糯红高粱、冰酒原料、冰冻葡萄、优质红枣、糯红高粱到近两年全国卷1的卤虫和鲈鱼,题目的主角由“主要作物”到非主流作物或农产品或水产品。,(二)同一个区域自然特征反复考查例如中亚地区水汽来源、河流补给等知识点以不同的呈现方式考查多次,注意同一个区域知识点的归纳。,(2002全国卷)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 ,丙河年径流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

8、答:,(1)丙河的汛期在 夏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雨水 和 冰雪融水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大西洋 、北冰洋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1)R1、R2 两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温度)。,(2004全国卷)36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10新课标全国卷)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题。,1形成本区域

9、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三)等值线图考查长年不衰,其中等高线图地形图居多,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等高线特点和空间想象能力。,(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读图1, 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 大高差可能为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7.图中附 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 一座小型水库,设计 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坝顶长度约 A.15米

10、B.40米 C.65米 D.90米,(12年新课标全国卷)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四)综合题新招数之一:给出一湖泊为中心的区域,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等,(2013年)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2013

11、年新课标全国卷1)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

12、)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五、综合题新招数之二:给出一铁路线为中心的区域图,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及其对铁路建设和运行造成的影响,37

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

14、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2014全国课标1卷) 36.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

15、大风(8级)日数157天,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24分),(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全国新课标1卷考什么?怎么考?,第二部分,一、全国I卷地理试题特点,二、全国I卷地理考什么?,三、全国I卷地理试题命题思路,四、今年全国I卷命题趋势预测,一、全国I卷地理试题特点,1.历届全国I卷地理试

16、题特点,依据:初、高中课程标准和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主线:地理学科基本思想(空间思想、区位思想、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和方法。 重点: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 目标:评价地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过程。,关注永恒的地理热点,即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2.近两年全国I卷试题的突出特点,第1、2题光热发电 第4、5、6题铁路交通 7、8、9题全球气候变化 36题错那湖沿岸沙尘暴 37题第3问工业污染,社会热点,第4-6题新疆地区兰新铁路建设的区位及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36题错那湖沿岸的风沙活动 第37题沙特阿拉伯的磷酸盐工业布局 第42题青海湖鸟岛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4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