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14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山西省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教学目标: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概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 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

2、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 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课前自主学习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形成 前提:的胜利发展;时间:1949 年 9 月;地点:北平。与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内容:大会通过具有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 歌和公元纪年等。 性质:代行人大职责。 2发展:1954 年,不再代行人大职责;性质: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 新阶段:1956 年, “,”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届人大) 背景:共同纲领的规定,

3、的展开。时间:年,地点:。内容:制定 ;规定是最高国 家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选举了国家领导人。性质:体现了和原则,是新中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目的:实现民族、民族和各民族。建立:明确规定;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的统 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事务,行使自 治权力。最早的自治区:1947 年建立的。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 保证了。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1

4、)召开的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 士。1948 年 4 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同。(2)召开:1949 年 9 月,在北平举行。 (3)出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 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4)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 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决定 改北

5、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 元纪年。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2)正式确立:1954 年,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 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 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发展:概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针。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

6、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典例剖析 【例 1】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 )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维护统一 . B C D 【变式题 1】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 a 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 级人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

7、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的时机日趋成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 年 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选举毛泽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任命周恩来为 国务院总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家权力机 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 主义两大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是中国的根本政

8、治制度。(2)作用:为民主政 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典例剖析 【例 2】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 ) .年 B.年 C.年 D年 【变式题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表明 ( ) 中华人民共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A. B. C D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人口多少和区域大 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 理民族地力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施原因

9、:(1)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在旧中国,由于历史条 件、地理环境原因以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一般比 较落后。(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的民族政策。3实施:(1)1949 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载人 1954 年宪法,这一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 从 1947 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 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意义:(1)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 主义的最恰当的政治制度。 (2)它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 国统一和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 巩固测试 .下列事件,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有(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 B C D .2007 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贺电中 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 一个伟大创举。“这里

11、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 .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第二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新中国最初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

12、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真正实现境内各民族的平等 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 工作。 ”这是因为( )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民政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B C D .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13、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 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 护祖国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va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 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请完成: (1)材料一所确立的我国各党派在政治生活中采取什么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 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 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请完成: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2)指出材料二中 5 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 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3)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