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112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导学案:第29课文化与社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学案学案 29 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 本课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 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考查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关注热点:1.关注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2.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如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 “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等。一、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_、_而言的人类全部_。其中,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_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_的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

2、狭义的文化。 (2)特点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_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 为文化。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 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的形式 文化表现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形 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_,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_,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3、1)经济是_,政治是经济的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_。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_,又_于一定的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_。 (2)文化有其自身的_和_。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 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_。在经济发展中,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 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 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_。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_;世界范围内反对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 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当

4、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 _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不竭的_和强大的_。 【问题思考】 1判断 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2判断 文化就是知识,就是艺术。3判断 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4简答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 文化就能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自然就提高” 。请你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评析该观点。核心提示 (

5、1)文化不但包括无形的精神现象,还包括有形的文化产品,一定的文化通过一定的有 形的物质产品呈现出来。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所以意识形态的文化,也就相应具有 其阶级性,比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文化虽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当今世 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重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探究一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 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 “结”与 “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同

6、心结” 、 “平安结” 、 “团圆结” ,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中国结的渊源体现了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直击高考 (2010广东文综)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重点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二 (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 也,民本也。 ” 谭嗣同仁 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 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 、 “驭民” 。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 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

8、作座 谈会上的讲话(2004 年 3 月 10 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有人认为, “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 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 析。直击高考 1(2011江苏单科)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 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 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文化与经济、

9、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必须警惕 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B C D 2(2011安徽文综)2011 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 在一些国家的热播, “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 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 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 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0、。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误点一 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吗?矫正训练 1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文化通常会 逆势发展,成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材料体现了( )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误点二 只有先进的文化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起反作用吗?矫正训练 2 (2011天津文综)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 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 品推向市场后

11、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材料一 无论是工业经济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 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互动,展 示出这一朝阳产业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我们透过发达国家的历史经 验审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经济危机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 材料二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 在建立和

12、扩大文化霸权。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上 75%的电视节目和 60%以上 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 80%。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 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它们不仅为美 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 化和民族精神。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 不同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已经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 帜。 探究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

13、题?(2)结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相关知识,探究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的做法给我们什么 启示?对应训练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我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从文化 对社会、国家的影响角度看,这样做是因为 (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 B C D1钱钟书先生曾言, “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 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14、道文化是什么了” 。 “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 指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 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 养起来的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B C D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2010 年 3 月 28 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闭幕演出。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贺信表示祝贺。据此回答 34 题。 3贺信希望全体创作和演职人员认真总结复兴之路创作排演的成功经验,为兴起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里的文化是( ) A专指文学、艺术类的相关成果或产品 B广义的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李长春在贺信中说,要进一步发挥复兴之路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的 长期教育和鼓舞作用,使之成为激励广大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