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057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所重点校】广东省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13课宗教改革(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313 课课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 1(广东文基,(广东文基,30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化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2. .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 ,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 “神学家中的凤凰” ,并使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 A.亨利八世B.马丁路德C.闵采尔D.加尔文3.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

2、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4.(上海综合能力,上海综合能力,9 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5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贡献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贡献是A A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B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

3、了封建势力 C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 D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枷锁6加尔文认为: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的恩赐。 ”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A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

4、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7、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 希腊思想之复活,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两大潮流”指的是指的是 A.A.智者运动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B.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C.C.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D.D.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8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哪些( ) 新教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实行政教合的体

5、制 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都反对因行称义A B C D 9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是 16 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B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 C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10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神学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11 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 凡人攀爬一番,就可赦罪。路德爬到中间

6、便退了下来,人 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 。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不能靠善功、圣礼 B 路德认为人得救与否关键在“人”本身而不在“神” C 路德认为攀爬圣梯是表面礼仪,应到教堂找神父忏悔才能得救 D “信仰得救”是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1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 是指( ) A、否定教皇地位 B、倡导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13、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

7、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14. 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正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在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在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15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是( ) 各种知识是演说能力的基础,人们需要学习 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道 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感觉即知识 A B C D 16. 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 B宗教改革是一场反 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C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D欧洲宗教改革家 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

8、勇于挑战教皇权威 17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 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 是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18下列属于新教的是( )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路德教 加尔文教A B C D1919、伏尔泰说:、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 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 A.

9、.教随国定教随国定 B B. .信仰自由信仰自由 C C. .反对宗教信仰反对宗教信仰 D D. .因信称义因信称义20.1718 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 启蒙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开始A B C D2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丁路德大学毕业后,进入修道院当修士,他潜心修道后发现教皇和教廷大员们种种亵渎上帝的行为,日益坚定改革宗教的决心,他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岳麓版必修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

10、孔子改制考 ,并再版新学伪经考 ,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1)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和马丁路德有什么相同点?(6 分)(2)他们各自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4 分)(3)马丁路德和康有为的实践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10 分)第 13 课1-5 DBDDD 6-10 CBDDA 11-15 CBBAB 16-20 AADBC 答案 (1)都主张改造本国的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改革实践;其目的都是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2)宗教改革;戊戌变法。(3)马丁路德改革成功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教皇的黑暗统治损害了各阶层的利益;群众基础广泛。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