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928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选修一第2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梭伦改革 1改革背景(1)必要性:内忧外患。(内忧)阶级矛盾尖锐:贵族政治统治之下,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外患)民族危机加剧:梅加腊占领萨拉米斯岛。(2)可能性: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2改革措施领域改革措施影响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颁布法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经 济 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恢复公民大会作

2、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政 治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社会习俗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发展了雅典经济,增强了城邦实力3改革评价(1)积极作用: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

3、治的基础。(2)局限性:很多改革措施的“折中”色彩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其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以财产资格来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备考建议复习本考点时,还可进一步分析梭伦改革各项主要措施的积极作用及对雅典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要注意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作用。同时与中国早期改革进行对比分析,并正确评价其积极作用及局限性。欧洲宗教改革 1改革背景(1)必要性: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中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2)可能性:经济上: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政治上:资产阶级

4、与新贵族开始形成,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2主要表现改革开始标志主张作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 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 ,信仰可以得救;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 ,不是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41 年开始宗教改革发表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先定论” ,主张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为资产阶级积极进取提供了精神动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 年开始颁布改革法令颁布“至尊法案” ,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召开宗教会议,须经过国王

5、同意;保留基本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3历史意义(1)性质: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运动。(2)作用: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和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总结分析中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都要依据改革的内容。如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运动。这一认识是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否定教会权威,简化宗教仪式,宣称“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等思想中分析出来的,特别是“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

6、,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政治运动性质。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1)内忧:政治:19 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改革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2)酝酿: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成立

7、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评价(1)内容: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评价:进步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局限性: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4改革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

8、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备考建议在回答一些“作用”或认识类问题时,应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改革的认识”的具体指向的内涵。前者是指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后者是从改革的成败中得出的一

9、些有价值、规律性的结论和启示。考向一 考查梭伦改革例 1 (2014江苏高考)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

10、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解析 第(1)问,回答梭伦改革的内容即可。第(2)问,由财产等级制度可知新贵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第二小问从梭伦改革给予公民参政权的具体措施上归纳。第(3)问,实质是对

11、梭伦改革的积极、局限性的考查,辩证地分析即可。答案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总结升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比较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背景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处于奴隶制崩

12、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各国掀起改革变法浪潮性质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彻底性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具有调和、折中的特点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不同点作用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背景改革前都面临不利的形势措施经济上都涉及土地问题;政治上都涉及等级划分问题相同点结果都促进了本国的富强;都有旧制度的残余考向二 考查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认识例 2 (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

13、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 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 4 000 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

14、有哪些?解析 本题考查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准确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影响等分析说明。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世俗的事” “由世俗当局处理”等,可以归纳马丁路德的基本主张;从当时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印刷技术等方面分析“公开书”销量大的原因。第(2)问从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及影响角度说明理解;回答力量从参加拥护宗教改革的人员组成角度归纳即可。答案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权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

15、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总结升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与影响(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影响: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建立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加尔文教后来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清教运动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宗教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考向三 考查对俄国 1861 年改革的认识例 3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 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