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927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5年高考高中地理(人教版、全国通用)复习学案:第18章第40讲课后达标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14合肥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年 12 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回答 13 题。1关于该年 12 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约为 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D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 24 2由图可知( ) A全国 1 月 0 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自东北向西南 C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 D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低 24 ;图中只反映出该年 12

2、月上旬气温与常年平均气温的关系,所以不能判断出气温最低处是否位于内蒙古东部,也不能判断出南北最大温差;由图可知,南方部分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第 2 题,全国 1 月 0 等温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由于此时是12 月上旬,我国江汉地区、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初霜冻;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新疆北部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答案:1.D 2.C (2014唐山模拟)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 5 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 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 10 的时期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 35 题

3、。3据图判断,下列城市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 A兰州与西安 B呼和浩特与银川 C济南与太原 D天津与石家庄 4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好C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度低,温差小 5乙区域 7 月的候温应( ) A低于 10 B为 12 左右 C接近 15 D为 16 22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以看出,天津和石家庄平均入春日期为 4 月 1 日4 月 15 日,兰州平均入春日期为 4 月 15 日5 月 15 日,西安平均入春日期为 3 月 15 日4 月 1 日,呼和浩特平均入春日期为 4 月 1

4、5 日5 月 1 日,银川平均入春日期为 4 月 1 日4 月 15 日,济南平均入春日期为 3 月 15 日4 月 1 日,太原平均入春日期为 4 月 1 日4 月 15 日。第 4题,由区域定位可知,甲区域为塔里木盆地,由于该地区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塔里木盆地风力较大,空气质量并不好,温差大。第 5 题,乙区域为全年皆冬区,因此其 7 月的候温应低于 10 。答案:3.D 4.C 5.A (2014浙江金华十校联考)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 67 题。6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A80 mm B190 mm C310 mm D430 m

5、m 7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第 6 题,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可知,甲处数值介于 350400 mm 之间,乙处数值介于 400450 mm 之间,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为 0100 mm 之间,故选 A 项。第 7 题,依据位置可知,甲位于贺兰山地区,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而降水较多,即在较小的范围内降水变化较大,从而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答案:6.A 7.B (2014枣庄模拟)读中国沿 110E 经线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积温曲线图,回答 89题。8图中长江与渭河之间地域积温曲线呈波状起伏的原因是(

6、) A地形影响 B纬度因素 C海陆分布 D洋流影响9图中甲地所处的温度带和适宜发展的农作物是( ) A热带可可豆、水稻 B亚热带水稻、油菜 C暖温带谷子、棉花 D中温带小麦、甜菜 解析:第 8 题,积温的大小与这个地方的气温高低有关,而影响气温的因素之一为地形,长江与渭河之间有秦岭和汉江谷地等地形,所以积温曲线呈波伏起伏。第 9 题,甲地积温较高,且位于渭河以南,所以为亚热带。答案:8.A 9.B (2014山西高三诊断)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 ,位于台湾东北部,它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 7 平方千米。据此完成 1011 题。

7、10钓鱼岛的成因是( )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C由河流泥沙大量沉积形成 D由珊瑚虫死亡后沉积形成 11下列关于钓鱼岛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B位于热带地区,热带雨林资源丰富 C岛上及其附近海域各种矿产资源都较丰富 D岛屿附近大陆架宽广,且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 10 题,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部,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第11 题,钓鱼岛附近大陆架宽广,且有寒暖流交汇,因此渔业资源丰富;岛屿面积狭小,水资源并不丰富;钓鱼岛位于亚热带地区;岛上及其附近海域不是各种矿产资源都较丰富

8、。答案:11.B 12.D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4 分)(2014宁德市质检)读青海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 A 地河谷地带成为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8 分) (2)比较青海省三江源和柴达木盆地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8 分) (3)青海省钾肥产量占全国 90%以上,评价其发展钾盐化工的社会经济条件。(8 分) 解析:第(1)题,图中 A 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湟水谷地,分析发展优质蔬菜基地有利自然条件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特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系特征时要从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

9、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等方面分析,从这些特征中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第(3)题,评价发展钾盐化工的社会经济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来评价,社会经济条件要从政策、地价、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答案:(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河谷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2)三江源属于外流区,河流较多,落差大,流向东南,流程长;柴达木盆地地处内流区, 河流稀疏,落差较小,流向盆地中心,流程短。 (3)有利:西部开发的有利政策;地价低;国内市场广阔。不利:地处内陆偏远地区,远 离市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工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短缺。 13(

10、32 分)(2014山东临沂期中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2011 年 6 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新疆天山北坡地区列入 18 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7 月 27 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规划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至国家发改委。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材料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下图)。(1)概括新疆最突出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8 分) (2)归纳新疆城镇分布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8 分) (3)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你认为此观点合理吗?并从自然环境的角 度进行

11、分析。(8 分) (4)具体说明材料 1 中“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8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疆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考查区域开发治理措施。(1)气候特征一是气温特征,另一个是降水特征,结合新疆海陆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回答。(2)新疆城镇分布的特点读图做出判断。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气候、水源、地形与地质、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有交通、资源、科技、人口等,本题要求从自然的角度,结合新疆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3)人口迁入要考虑环境人口容量,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小,从自然环境方面来分析即可。(4)新疆发展的诸多利好因素有区位、政策、资源、交通等方面。答案:(1)干旱

12、。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或“沿河流、铁路线分布”);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 发展。 (3)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小。如果大量迁入 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4)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交通相 对便利;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等。一、选择题 (2012高考重庆卷)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 1 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 7.5 吨。下图是某省级行

13、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13 题。1图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3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解析:第 1 题,据材料可知木薯的生长习性为喜高温、不耐霜雪,应选择气温高、不易受到霜冻影响的地方。由图中可知丁地最适合,该地纬度低,受南岭等山脉阻挡,冬季气温不会太低,不易受到霜冻影响。第 2 题,从材料中可知,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需要占用一定土地资源,原料需求量也

14、较大,相对于化石燃料不便于储存,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再生。第 3 题,海拔高处,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较低,根据图中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可推断出该区域的地势总体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答案:1.D 2.B 3.A (2013高考重庆卷)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 46 题。4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5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6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解析:第 4 题,根据

15、题干和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东北地区。甲地比乙地距海远,但降水多,主要是地形抬升多地形雨的原因。第 5 题,东北地区距冷空气源地近,且位于冷空气南下的主要路径上,因此春季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冻害、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第 6 题,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A 选项错误;降水较为丰富,地表开阔,起伏不大,河流流程较长,B 选项错误;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降雪在春季开始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形成夏汛,故 C 选项正确;纬度和山脉都不够高,没有形成常年的冰川,故 D 选项错误。答案:4.B 5.B 6.C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完成 78 题。7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8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B甲图 7 月高温主要是因为 7 月为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 C乙图 7 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太阳高度变化小 解析:第 7 题,由甲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 0 10 之间,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第 8 题,甲图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影响一年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太阳辐射;乙、丙两图表示气温短时间变化,气温短时间变化受冷空气、云层厚度影响较大;甲图 7 月高温主要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