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902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题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注塑成型原理:简述注塑成型原理:注射成型的原理是将颗粒状或粉状塑料从注射机的料斗送进加热的料筒中,经过加热熔融塑化成为粘流态熔体,在注射机柱塞或螺杆的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喷嘴注入模具型腔,经一定时间的保压、冷却定型后可保持模具型腔所赋予的形状,然后开模分型获得成型塑件。2.简述压缩成型原理:简述压缩成型原理:(1)加料,将粉状、粒状或预压成型的锭料塑料放到具有一定成型温度下的模具加料腔中。(2)合模加压,上凸模在压力机作用下进人凹模并压实,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熔融塑料开始固化成型。(3)脱模,塑件固化定型后,采用一定的脱模方式将塑件取出,获得所需的塑料制品。3.简述压注成型原

2、理:简述压注成型原理:(1)加料、加热将预压成的锭料或预热的塑料装入闭合模具加料腔内,并加热使其受热成为粘流态。(2)加压、固化 在压柱压力作用下,粘流态的塑料通过加料腔底部的浇注系统,进入充满闭合的模具型腔,塑料在型腔内受热受压,经一定时间而固化定型。(3)脱模 塑件完全固化后,脱模将塑件取出。4.简述挤出成型原理:简述挤出成型原理:挤出成型又称挤出模塑,它是将颗粒状或粉状塑料加人挤出机料筒内,在旋转的挤出机螺杆的作用下,塑料沿螺杆的螺旋槽向前方输送。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外加热和螺杆与物料之闻、物料彼此之间以及物料与料筒之间的剪切摩擦热,逐渐熔融成县有流动性的粘流态。然后,在挤压系统的作用

3、下,塑料熔体经过滤板后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挤出模具(称机头)口模以及一系列辅助装置(如定径、冷却、牵引、切割等),从而获得等横截面的各种型材。5.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符合塑件脱模的基本要求,就是能使塑件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位置应设在塑件脱模方向最大的投影边缘部位。2)分型线不影响塑件外观,即分型面应尽量不破坏塑件光滑的外表面。3)确保塑件留在动模一侧,利于推出目推杆痕迹不显露于外观面。4)确保塑件质量,例如,将有同轴度要求的塑件部分放到分型面的同一侧等。5)应尽量避免形成侧孔,侧凹,若需要滑块成型,力求滑块结构简单,尽量避免定模滑块。6)满足模具的锁紧要求,另外,分型而是曲面

4、时,应加斜面锁紧。7)合理安排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位置。8)有利于模具加工。 6.塑料模的凹凸模结构形式有哪些:塑料模的凹凸模结构形式有哪些:凹模 P119:整体式凹模、整体嵌入式凹模、组合式凹模、镶嵌式凹模凸模 P121:整体式凸模、组合式整体装配式凸模、圆柱形小型芯、异形型芯结构7.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导向机构的主要零件是什么?导向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导向机构的主要零件是什么?P138作用:在模具工作时,导向机构可以维持动模与定模的正确合模,合模后保持型腔的正确形状,同时,导向机构可以引导动模按顺序合模,防止型芯在合模过程中损坏,并能承受一定的侧向力。对于采用三板式结构的模具,导柱可承受卸

5、料板和定模型腔板(点浇口的浇口板)的重载荷作用。对大型模具的脱模机构,或脱模机构中有细长推杆(或推管)时,需要有中向机构来保持机构运动的灵活平稳。零件:导柱+导套8.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普通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普通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P87作用:使塑料熔体平稳而有序的填充到型腔中,已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一般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两类。组成: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9.设计脱模机构应遵循的原则?设计脱模机构应遵循的原则?P142(1) 塑件滞留于动模,(2) 保证塑件不变形损坏,(3) 力求良好的塑件外观。10. 推出机构

6、中通常还要设计导向和复位装置,常用的复位零件有哪几种?推出机构中通常还要设计导向和复位装置,常用的复位零件有哪几种?11. 什么是侧向抽芯机构?什么是侧向抽芯机构?P173 按照侧向抽芯机构的动力源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按照侧向抽芯机构的动力源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174定义:当塑件上具有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的孔或侧壁有凹凸形状时,需要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零件做成可活动的结构,在塑件脱模前需要侧向分型和抽芯才能取出塑件,完成侧向活动型芯的抽出和复位的这种机构就叫做侧向型芯机构。类型:按照动力源分为手动、气动、液压、机动四种类型。12. 什么是斜滑块侧向抽芯机构?什么是斜滑块侧向抽芯机构?P191该抽芯机构

7、是利用成型塑件侧孔或侧凹的斜滑块,在模具推出机构的作用下沿斜导槽滑动,从而使分型抽芯以及推出塑件同时进行的一种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这种机构结构简平运动平稳、可靠,因此应用广泛。分类:根据导滑部分的结构不同,常见的是滑块导滑的斜滑块侧向抽芯机构。13. 注射模模架的结构组成?注射模模架的结构组成?P241定模座板(或叫定模底板)、定模固定板(或叫定模板)、动模固定板(或叫型芯固定板)、动模垫板、垫块(或叫垫脚、模脚)、动模座板(或叫动模底板)、推板(或叫推出底板)、推杆固定板、导柱、导套、复位杆等组成。另外,根据需要还有特殊结构的模架,如点浇口模架、带脱模板的模架等。14.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冷

8、却系统的设计原则?P2001)动、定模要分别冷却,保持冷却平衡。2)孔径与位置,塑件的壁越厚,水管孔径越大。3)冷却水孔数量越多,模具内温度梯度越小,塑件冷却越均匀。4)冷却通道可以穿过模板与镶件的交界面,但是不能穿过镶件与镶件的交界面,防漏水。5)尽可能使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当塑件壁厚均匀时,距离应处处相等。6)浇口处加强冷却7)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8)标记出冷却通道的水流方向。9)合理确定冷却水管接头的位置。10)冷却系统的水道尽量避免与模具上的其他结构(如推杆孔、小型心孔)发生干涉现象。15. 溢试压缩模、半溢试压缩模、不溢式压缩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溢试压缩模、半溢试

9、压缩模、不溢式压缩模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246(1)溢式(敞开)压缩模 特点:模具无加料室;型腔高度即为制品高度;凸、凹模之间无配合面,但有挤压面 B,故压缩时过剩的塑料(加料量一般约大于制品质量的 5%)可以溢出;这种模具没有延伸的加料腔,装料量有限,不适合用来压缩成型有布质或纤维状填料的、体积疏松的塑料制品。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凸、凹模之间无摩擦。适合于压塑扁平的盘类制品,特别是对强度和尺寸无严格要求的制品,如钮扣、装饰品及各种小零件。(2)不溢式(封闭)压缩模特点是:加料室为型腔上部横截面的延续,其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型腔相同,所以成型时的全部压力均作用在塑料制品上,塑料的溢

10、出量极少;这种模具的凸、凹模之间有配合面而无挤压面;制品承受的压力大、密实性好、机械强度高,产生的毛边少,适用于成型形状复杂、薄壁、长流程、大比容的制品,也宜于压制有布质或长纤维状填料的塑料制品。缺点:凸模容易擦伤凹模内表面,加料量直接影响制品的高度尺寸,在压缩前装入加料腔的物料必须严格控制。半溢式压缩模 特点:模具型腔上方设有一个横截面尺寸大于制品尺寸的加料腔,凸模与加料腔之间的配合为大间隙配合;加料腔与型腔分界处有一环形挤压面,其宽度为 45mm;过量的原材料通过间隙(主要通过溢料槽)排出。优点:制品的致密度高,不必精确计量每次的加料量;制品的高度尺寸稳定而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在凸、凹模接触

11、处存在挤压面,故不适合于压制有布质或纤维状填料的塑料制品。16. 压缩模选用原则是什么?压缩模选用原则是什么?P2461)塑件批量大,选用固定式模具;批量中等,选用半固定式或固定式模具;小批量或试生产时选用移动式模具。2)水平分型面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优先选用,只要塑件结构许可,应尽量避免选用垂直分型面模具。3)对流动性差的塑料,且塑件形状复杂时可选不溢(封闭)式模具;当塑件高度尺寸要求高,且带有小型嵌件时,可选用半溢式模具;当外形简单,且大而扁平的盘形塑件可选用溢式(敞开)模具。17. 压注模的类型?压注模的类型?P2571)按照型腔数目:单型腔压注模、多型腔压注模;2)按分型面特征:

12、单分型面、多分型面、垂直分型面压注模;3)实际生产中通常按照压力机和操作方法分类:普通压力机用压注模(移动式压注模+固定式压注模)专用压力机用固定式压注模(上挤固定式压注模+下挤固定式压注模) 。18. 在结构组成上压注模与注射模和压缩模各有什么不同在结构组成上压注模与注射模和压缩模各有什么不同?与压缩模相比,压注模具有浇注系统,主要用于压缩模不能得到的复杂、带金属嵌件的塑件;与注射模相比,压注模有加料腔19. 挤出机头的作用?挤出机头的作用?P2701)使来自挤出机的熔融 塑料由螺旋运动变为直线运动。2)产生必要的成型压力,以保证塑料制品外形完整,内部密实。3)使塑料通过机头时进一步塑化。4)通过机头口模以获得横截面形状相同的、连续的塑料制品。20. .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有哪几部分组成塑料挤出成型模具有哪几部分组成?P271口模芯棒、过滤网过滤板、分流器和支架、机头体、温度调节系统、调节螺钉、定径套21. 挤出机头的设计原则?挤出机头的设计原则?P2721)内腔呈流线型、2)足够的压缩比、3)正确的成型区横截面形状及尺寸、4)设置适当的调节控制设备、5)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6)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