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761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通史构建 专题突破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阶段特征,主干排查,随堂演练,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掌握特征,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点拨规律,一、从“天下共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3)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

2、带,等级森严。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深化理解】 理解“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家”是小“国”,“

3、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改革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3.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 (1)君主专制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君主专制得以强化。,(2)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春秋战

4、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3)选官制度 战国、秦朝和汉初: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4

5、)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二、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6、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官府

7、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代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秦汉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出现了阶段性惠商政策,汉文帝变“抑商”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

8、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4.两汉 (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科学:造纸术、九章算术(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和氾胜之书(农学)

9、等。 (3)文学: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2017东北四市模拟)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强化宗族认同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贵族地位 D.继承华夏传统,解析:B 从“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可知,强化宗族认同是姓、氏能起到的作用,但不是字的作用,故A项错误;西周时姓氏能区分贵贱和宗族,字能

10、体现同一等级内的尊卑,故维护尊卑关系是姓氏名字最主要的作用,故B项正确; 西周时期只有贵族有姓,但凸显贵族地位不能完全体现姓氏名字的作用,故C项错误;继承华夏传统不是材料体现内容的最主要作用,故D项错误。,2.(2017安徽宣城摸底)刘泽华先生所言:“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这表明对秦朝皇帝制度( )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是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使皇帝家族垄断了国家政治权力 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解析:A “社会的至上性”表明皇帝制度追求皇权至上,“天子”称号则体现用神性来强化

11、皇权,因此秦朝皇帝制度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答案为A项。“皇帝”观中有神性,这是商周时期借助神权强化王权的延续,故排除B项;C项材料无体现;“君权神授”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观点,故排除D项。,3.(2017湖南怀化联考)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 ) A.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 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解析:D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导致中国

12、人不需要太多的对外交流,材料“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不太会有变动”,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故本题选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探讨的是人口流动与土地的关系,排除;B项中的“孤立和隔膜”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C项。,4.(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模)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 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

13、立 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解析: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题干材料表明,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从西周末年到战国后期,经历了几百年漫长的时间,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故D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内容,表述片面;A、C两项中的“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5.(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 )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

14、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解析:B 材料中诸子学派都提出了各自的道德修养方式,表明各家都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道德偶像,故排除A项;材料中诸子学派都提出了各自的道德修养方式,不能反映出对各不相同修养方式的认同,故排除C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6.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解析:C 禹贡洪范是尚书中的名篇。材料

15、描述了儒学经典在水利、政治、司法等方面发挥的指导作用,是儒学在现实中的运用,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儒学经典的实际应用,而不是理论阐发,A项错误。B项符合历史事实,但与材料的主旨不符,错误。汉代儒学是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D项表述绝对。,二、非选择题 7.(2017江西宜春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

16、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解析:首先表明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其次,根据题干要求“从出土文物入手”对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逐一分析。如,根据材料信息: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这表明虽然汉武帝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但王侯仍保留了其尊贵等级地位,并享有诸多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