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二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072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二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上第二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上第二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二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樊川中心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三 年级 上 册 二 单元 主备人: 许传军 时间: 10.8 单元名称千克和克集体备课地点三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许传军 范安宝 王银奎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是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意识。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

2、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难点: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本单元与各 学段内容之 间的教学联 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曾经借助支架比较两个物体谁重谁轻,初步感受了“物体的重” 。本单元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 的建议1、联系生活实例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2、设计多项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 1 千克、1 克有多重,初步形成千克和克的观念;3、通过简单的实验,得出

3、千克与克的进率;4、解决有关物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计量物重的经验。本单元 每个例题的 分析及教学 设想 (1000 字左 右,体现新 课标教学理 念)一、例 1 用图片呈现出两袋形状与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这两袋食品中,哪一袋重一些” 。这个问题能够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者用秤称一称。例题呈现用盘秤称食品的图画,指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面。应让学生明白:一是“秤是计量物体有多重的工具,人们经常用秤称物重” ;二是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需要计量单位,千克是表示物重的一个单位”。教学时要设计多项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 1 千克有多重

4、,初步形成千克的观念:1. 结合用盘秤称物重,让学生知道“千克” 。 2. 用秤称,用手掂或拎,感受 1 千克有多重。教学千克,不仅要学生知道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它,初步建立比较清晰的 1 千克的观念。3.反复感知 1 千克是多重。经过多次这样的操作,感知就会转化成个体的经验,这就形成了 1 千克的观念。4.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这些物体各有多重,通过这些数量的现实意义,获得对千克的感知。体会千克。二、例 2 用盘秤称一袋食品有多重,它不满 1 千克。观察它的包装袋,袋上标注着“净含量 135 克” 。这些现象让学生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克”是比“千克”小的单位。教材安

5、排了称硬币、称黄豆、称身边较小的物品,来体验 1 克和几克。学生联系熟悉的物品,感受这些物品的重大约是多少克,容易获得关于克的体验。让学生经过大量的体验,初步形成关于克的概念。 “试一试”和 配合例 2 的“想想做做” 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安排学生称数学书、称文具盒、用手掂一掂,感受这些物品有多重。从而知道还有比 1 克轻的物品,对 1 克的体会也就更加丰富、更加清楚。三、例 3 通过简单的实验,得出千克与克的进率,主要是三步活动:第一步根据已知的一袋盐重 500 克,算出 2 袋这样的盐重 1000 克;第二步在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上称这两袋盐的重,看出这些盐重 1 千克;第三步从 1000 克和 1 千克都是这两袋盐的重,得出 1 千克1000 克。并利用整千数的知识,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本单元补充 的习题 (拓展、 变化 和 开放性)组内集中研讨形成的补充意见集体备课时记录:(电子稿提前一周发往数字化校园,供组内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