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题新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1925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题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题新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以下题目是在教室多媒体电脑中无意发现的,供参考。前面的选择题部分在以前试题中出现过,已有答案(请见以前的复习资料)。绪论 一、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这些成果包括: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古希腊文明,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A、客观实在性 B、多样性C、运动属性 D、时空属性 2、马克思指出: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3、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4、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A、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5、实践的特点: A、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A、生产实践 B

3、、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艺术创作活动,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因为: A、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 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C、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D、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8、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指: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普遍联系 B、实践C、物质第一性 D、永恒发展,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4、灭亡 11、任何矛盾都具有的基本属性是: 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1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 B、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19、辩证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0、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于: A、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 B、任何个

5、人的意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都等于零 C、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外 D、个人的意志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2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联系的观点还是孤立的观点 B、是发展的观点还是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问题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23、“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表明: A、矛盾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是相互促进的 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是普遍存

6、在的 判断题: 1、错误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错误思想对物质没有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4、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5、否定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彻底推翻。,第二章 一、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人类

7、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谁懂得的多,他就看到的越多“这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6、相对真理是指 A、含有一定错误的真理 B、不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C、经常变化的真理 D、是有一定限度和条件的真理,7

8、、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B、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C、认识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A、是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可以检验真理 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是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可以检验真理 10、药物对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具有直接的价值,这充分表明了价值具有: A、主体性 B

9、、客观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二、辨析题 1、真理即是客观事物本身 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 3、有些认识实践是无法检验的 4、每一个人的认识都必须靠直接经验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先进社会意识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A、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 D、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3、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 的现象 B、费尔巴哈的哲学

10、著作基督教的本质 C、邓小平法律思想 D、达芬奇艺术思想 4、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限制 B、先进的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是超阶级的 C、先进的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D、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C、社会意识诸形式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6、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7、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11、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 D、伦理关系 8、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B、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上层建筑的水平,10、关于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后者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B、前者的根源是阶段斗争,后者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进步不能通过后者,只

12、有通过前者才能实现 D、前者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后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人的本质是 A、自私的 B、爱C、善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1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4、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表现为: A、有些国家有可能存

13、在多种社会形态 B、一个国家可以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 D、苏联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二、辨析题: 1、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 2、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不起作用。 3、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4、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要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5、时势造英雄,因此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第四章 一、选择题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

14、西就不会有价值 2、私有制商品经济下的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 A、消灭私有制 B、进行社会分工 C、进行商品生产 D、商品交换成功 3、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比例关系。 4、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A、生产剩余价值 B、求得绝对剩余价值 C、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5、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B、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C、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劳动力的价值,是

15、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购买保险的费用 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下列属于不变资本的有: A、原材料B、工人工资C、燃料 D、厂房 9、资本家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有: A、延长工作时间 B、提高劳动强度 C、改进技术 D、加强管理 二、辨析题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