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763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第12章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学习目标掌握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各重要旅游点的概况 熟悉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 了解各游览区一般旅游点概况,第一节 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一、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便利 (二)地表结构复杂,峡谷地貌突出 (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降水丰富 (四)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五)巴蜀与楚文化特色鲜明 二、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一)三国胜迹和革命圣地 (二)名山石刻 (三)生物旅游资源丰富,保护区众多 (四)土特产品丰富,第二节 旅游亚区概述,一、重庆旅游亚区 重庆旅游亚

2、区概述 主要旅游区点 长江三峡游览区 缙云山 大足石刻,二、四川旅游亚区 四川旅游亚区概述 四川旅游亚区可分为川中北游览区、川西游览区和川南游览区。 主要旅游区点 武侯祠 杜甫草堂 都江堰 青城山 剑门蜀道 黄龙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乐山大佛 峨眉山 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湖北旅游亚区 湖北旅游亚区概述 湖北河湖众多,又与山地、峡谷相结合,故多山水风光。 主要旅游区点 黄鹤楼 武汉长江大桥 东湖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赤壁 武当山 神农架 襄樊历史文化名城 葛洲坝水利工程枢纽,三、湖南旅游亚区 湖南旅游亚区概述 湖南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旅游区点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岳阳楼 洞庭湖 衡

3、山 韶山 岳麓山 桃花源,案例分析,中外驰名的长江三峡,是中国旅游四十佳之首和中国14条旅游热线首选,但由于自然分布与行政区划,三峡1.8个峡在湖北、1.2个峡在重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2000年6月,重庆市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了中国重庆第五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同年10月,湖北省也同国家旅游局举办了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不仅出现了各自为政分头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局面,而且多年来,在重庆和湖北辖区内对各自的景区建设都付出了较大努力,并且在产品包装和促销上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本来长江一线串珠,把沿江众多的景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由于利益分割,三峡的旅游没有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使

4、各景区无形中形成了长期封闭的竞争态势,有一种低水平重复的感觉;出现了鄂渝相争的情况。这是不是一种重复建设?不知什么原因,重庆市能与陕西省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却不能与本是一衣带水、同吃三峡“饭”的湖北省“结盟”?经历了1998年的三峡旅游低谷后,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都成熟了几分,有利于促进各方面的联合;但现实仍与人们的愿望相距甚远,三峡旅游还在付出着高昂的代价。不过,面对现实,渝鄂两地的旅游企业已开始进行一些层次的探索与联合,许多从事三峡旅游的国内企业也对三峡旅游的前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应该看到,企业的积极性远远高于两地政府,他们知道,锅里有饭,碗里才满。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起全局观念,有“抱团”精

5、神,共同开发三峡旅游产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整体包装;各景区也在及时加强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出“新世纪,新三峡,新概念”,共同托起未来的长江三峡旅游。因为,要避免几败俱伤的局面,三峡旅游的出路除了联合,还是联合。联合起来才显得出优势,一加一大于二,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仅有各景区的联合是不够的。,案例提示,1.湖北与重庆各自办节的原因是什么?2.旅游业的联合除了景区联合外,还需要哪些方面的联合?3.你认为应如何发展三峡旅游?,问题讨论,试讨论长江三峡库区大坝的建成对长江三峡的旅游发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复习题,1.本区地理环境特征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有何特点? 3.华中山水峡谷巴蜀荆楚文化旅游区各省市有哪些重要的旅游景区景点? 4.本区可以开发哪些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