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1686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小说2015(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 复习建议,考试说明第四页,2009年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2012年2014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1、题量(1115题,共5题)和分值(20分)趋于稳定。,2、选材:字数1500字左右;外国小说、中国散文、当代外国小说;注重人文色彩,有深厚的文化意味,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注重思想的启迪作用,侧重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体验,并且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气息。,3、试题难度(0.710.610.56)逐步趋于稳定(0.60)。,5、概括景物特点、简析景物作用、分析情节作用、分析叙述角度作用、 品味词语赏析句子、赏析景物描写、补写文本内容、赏

2、析形象、个性化解读谈看法。,4、考查内容涵盖辨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独立探究等五个层面,体现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更突显鉴赏评价、体验感悟、综合探究的能力。,复习建议,1、全面梳理和掌握小说、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记住相应的一些名词术语。,2、训练材料的选择要结合浙江卷的特点,具有时代感、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意义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3、题型训练要全方位覆盖(情节、环境、人物、主题、技巧、语言、标题等等),4、重视审题训练,强化文本意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情节、结构、主题和内涵的能力。,5、重视学生鉴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化此类题型的训练。,6、加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

3、技巧的训练,训练学生总结各种题型的一般答题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答题,学会采点得分。,知识梳理,一、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环境描写 三、揣摩人物形象 四、分析小说主题 五、分析表达技巧 六、理解小说标题 七、品味作品语言,知识梳理,一、把握故事情节,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来命题。,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小说写了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4、小说某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就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分析概括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结构、寻找文章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

4、入手,善于把握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同时注意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概括类题答题方法,1、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需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2 、可以围绕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3、可以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

5、(高潮和结局)。,4、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情节安排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3、照应前文; 4、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6、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7、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答题注意点,1、要兼顾内容和结构。,2、内容要具体以及明确。知识点的普遍原理与文章具体环境相结合。,二、分析环境描写,(一)题型:,1、概括景物的特点。 2、分析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3、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赏析景物描写。 5、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二)知识梳理,1、了解概括景物特点的常用词语:清丽、静谧、凝重、沉郁、压

6、抑、萧索、悲凉、雄浑、壮美、旷远、凄美等等。,2、了解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细节描写与白描: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景衬人) 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符合逻辑顺序。 虚实、点面、声色等结合:更丰富传神表现事物的特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颜色线条的运用:暖色调代表喜悦、积极;冷色调代表忧郁、迷茫。单调、杂乱的线条给人以阴冷、凄凉之感,表现人物的失望与茫然;柔和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表现作者的闲适和向往。,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

7、背景。 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有时作者选取与人物心境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有进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而烘托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奠定情感基调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三)答题中要注意的问题,1、概括要全面。2、表述要到位

8、。,三、揣摩人物形象,(一)题型分析:,1、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08年浙江卷21题) 4、探究小说的主人公。 5、梳理某个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11年江西卷17题晚秋),1、紧紧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6、分析小

9、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的思路是从形象与立题的关系来考虑,指出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传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就是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7、小说的主人公,一般谁最能反映小说的主题为判断标准,其他人物可能是起到衬托作用,而小说中的“我”有时则扮演线索人物的角色。 8、概括要简洁,分析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作依据。切忌无中生有、任意拔高,以偏概全。,(二)方法指导:,四、分析小说主题,(一)题型分析,1、结合全文分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10年广东面包18题)2、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或启迪,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3、探究小说的主题(10年安徽卷14题),(二)知识梳理,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10、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小说的基础,对小说主题的赏析和探究是考试的热点。,1、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

11、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地条件,提供生活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3、

12、主题概括常用术语:,歌颂、赞扬、张扬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什么情感。,五、分析表达技巧,品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缺的内容。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查内容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从考试的角度看,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一)考试题型,1、小说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2、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本文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等)十分精彩,请举例加以赏析。 5、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6

13、、指出画线句子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并分析在某某方面的作用。,(二)表达技巧术语:,1、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14、(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描写方法: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

15、、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4、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

16、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结构安排:(1.)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六、理解小说标题,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因此,高考往往从标题上出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