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675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第5讲凯恩斯主义模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凯恩斯主义模型一、IS-LM模型 (一)IS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构成。用模型表示就是:,均衡产出被定义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均衡产出的条件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来表示: Y=AD (5-4)关系式(5-4)被称为收入均衡式或收入恒等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均衡产出的条件;二是它反映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思想。IS曲线就是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相组合的图形。可以从式(5-4)中得出IS曲线:,图5-1 IS曲线,图5-2 IS曲线斜率IS位置取决于的大小。在其它条件不变条件下,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反之

2、相反。,(二)IM曲线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满足日常交易所需的交易动机;满足临时意外支出的预防动机,以及从事金融投资活动的投机动机。Keynes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Keynes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L=L1(Y)+L2(i)LM曲线就是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相组合的图形。用模型表示就是:,由此可知,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LM曲线斜率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图5-3 LM曲线,由此可以看出:Y与M、i同向变动,i与M反向变动。LM曲线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

3、应程度k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h。,(三)IS-LM模型我们把这种两大市场均衡条件下分析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均衡的模型叫做IS-LM模型。,由式(5-5)和(5-10)决定的收入和利率就是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无论经济从何初始值出发,最终都会收敛到均衡点E。,图5-5 两大市场均衡,从式(5-13)我们知道,如果产品的需求大于产品的供给,那么,厂商会增加这种产品的生产,从而作得均衡时的产出增加;反之,将会减少。式(5-14)表明,如果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那么,政府必须降低利率来 增加消费者对货币的需求;反之则相反。从而保证实际货币市场的均衡。如果IS曲线、LM曲线分别由 (5-9)和式

4、(5-12)给出,即,1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当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时,总需求增加,从而使IS向右移动,它和原来的LM曲线相交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都增加,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会使I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使国民收入和利率下降。,图5-6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利用Samuelson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我们考虑财政政策改变对均衡时经济的影响。假定净出口为常数,物价总水平不变,我们对式(5-5)和式(5-10),特别地,对于由 式(5-9)和式(5-12)给出的IS曲线和LM曲线,其均衡点为式(5-15)和式(5-16),财政政策改变对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影响为:,图5-7 凯恩斯模型 图

5、5-8 古典模型,2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图5-9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地,对于由 式(5-9)和式(5-12)给出的IS曲线和LM曲线,其均衡点为式(5-15)和式(5-16),货币政策改变对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影响为:,货币政策特例(1)凯恩斯陷阱: 若h趋于无穷大,LM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这表明货币量的任何增加或减少都不会使LM曲线移动,从而不会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即货币政策效果为零,应该重视财政政策。(2)古典情况: 若h趋于0时,LM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货币量的变动对收入水平有最大的作用,即货币政策效果最大。,图5-10 古典情形,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6、策在调控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两者在调控方式、调控效应、作用的领域、方向、后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各有长处与不足,等方面各有特点。财政政策比较直接,而货币政策比较间接。(1)两大政策的特点及相互配合的必要性政策主体不同;调节机制和功能不同;货币流向不同;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政策时滞、实施阻力不同。,(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会引起均衡利率和均衡产出同方向变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和总产出都增加,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利率和总产出都下降。货币政策会引起均衡利率反向变化和均衡产出同方向变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增加,而利率却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减少,而

7、利率上升。,图5-11 相机抉择,第一,双松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在经济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此时解决失业,刺激AD和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最佳的政策选择和配合方式就是双松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以便刺激AD,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失业率的增加。这种政策组合会使总产出大幅度增加,而利率变动方向不定。第二,双紧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性货币政策组合。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此时最优的政策选择和配合方式就是以紧缩性性货币政策为主,辅之以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组合会引起总产出大幅减少而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8、第三,松财政,紧货币(松紧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运用,以便刺激总需求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这种组合会使均衡利率上升而总产出变动方向不确定。在经济萧条不太严重而又要控制通货膨胀时可采用这种政策组合。第四,紧财政,松货币(紧松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运用,以便能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又可以减少政府支出,稳定价格水平。这种组合会使利率下降而总产出变化方向决定于两种政策的相对强度。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而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这种组合。,相机决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应根据宏观经济活动状态的客观要求和各项政策手段的特点,相机地决定和选择某项或某几项政策的手段。其实质就是

9、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通过相机决择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就能够有效刺激总需求,或更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以便在刺激总需求时,不致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在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又不引起严重的失业,或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得到有效控制。,二、AD-AS模型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记为AD)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构成,通常用一定的收入水平来表示。(一)AD曲线1西方学者对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解释(1)财产效应:人们持有的财产可以分为名义财产与实际财产。实际财产=名义财产物价水平。在名

10、义财产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增加。反之则相反。物价水平与消费支出反方向变动。这就是财产效应。,(2)利率效应:货币分为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实际货币=名义货币物价水平。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反之则相反。物价水平与利率同向变动,与投资反向变动。这就是利率效应。(3)汇率效应: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反之则相反。物价水平与净出口之间反方向变动。这就是汇率效应,又称弗莱明芒德尔汇率效应。由此可知,物价水平下降,消费增加,投

11、资增加,净出口增加,从而总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动关系。,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物价总水平与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即AD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与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之间反方向变动:,3AD曲线的斜率,此可见,AD曲线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k、h、b的大小。K、h值越大,、b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AD曲线越陡峭;反之,AD曲线越平坦。4AD曲线的移动。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增加,则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减少

12、,则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图6-1-2所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1)消费需求的变动:影响消费需求的有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一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一国的产业结构等等。例如,当一国政府降低对居民的征税时,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从而消费需求也会增加,这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投资需求的变动:决定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成本、收益和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例如,当政府的税收下降时,企业成本就会随之下降,利润水平会上升,这就刺激企业投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3)政府购买的变动:政府购买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总需

13、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相反。(4)货币供给的变动:当一国的货币供给量扩大时,市场利率水平将下降;这就会刺激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以及家庭当前消费需求的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相反。,(5)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6)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5需要管理政策一般来说,只要这种政策能刺激总需求的扩大,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就可以称之为扩张性政策;反之只要能抑制总需求的扩张,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就可以称之为紧缩性政策。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

14、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中国AD曲线(司春林,王安宁,袁庆丰:中国IS-LM模型及其政策含义,管理科学学报,2002,(1)):,(二)AS曲线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出量。一个社会的总供给是由该社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其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而技术水平则反映一个经济社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效率。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即AS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描述,即总产出与价格水平的

15、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基本过程是:价格水平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的变化又影响劳动市场的供求。劳动市场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量。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时间的长短。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而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1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无弹性的供给曲线。这条总供给曲线赖以建立的条件是: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供给时货币工资率将下降;反之,当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则货币工资率上升。在此假定下,劳动市场总能维持充分就业。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长

16、期中的实际产量主要是由充分就业的生产要素决定,而不由价格水平决定的。旨在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水平变动,并不能对总产量产生影响。,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们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社会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思想发端于大萧条,当时,由于可以把大量闲置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生产,因而,产出似乎可以在价格不发生上涨的情况下无限扩张。,3短期总供给曲线我们把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价格粘性(Sticky)。如果名义工资能够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则称为货币工资弹性;如果名义工资在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不能自由地随之作出调整,则称为货币工资刚性(rigid)或粘性工资。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称为向上的刚性,只能下降不能上升称为向下的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