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1454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1 -东棘坨镇中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1、建立由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共同参加的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组 长:于振军组 员:董玉省和各班主任2、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德育工作

2、计划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研究确定工作及具体活动安排。三、工作目标(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三)通过“三结合

3、”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 2 -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四、具体实施方案(一)定期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企业、社区、家庭等形式,广泛征求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向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情况。(二)学校要走进社区及企业,主动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向社区、公共单位无偿提供人力资源、场地和支持,积极参加社区等举行的各种活动,广泛听取群众对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沟通,化解矛盾,取得社会的理解和配合,赢得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形成

4、良好的教育氛围。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广大教师,并根据群众要求调整工作方法。主动向社会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树立良好的形象。沟通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推进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三)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系统地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沟通家庭与学校、班级的联系,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四)开展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邀请社区的老干部、生理卫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行家或知名人士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五、组织实施(一)这项工作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确立与社区的共建关系为重点。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二)与社区共建等形式,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及互帮互助关系,- 3 -通过共建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努力建立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三)建立专项工作档案,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把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