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349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二),黄保强,2,三.专业建设(二) 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1.对课程的理解 知识体系给出了专业的知识框架,但这些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传授给学生。 课程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3,课程是教学的客观存在依据,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 泰勒(Tylor):课程目标应该考虑的三个因素:学科、学生和社会。 古德莱德(Goodlad):课程纵向划分为 理想课程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设计或研制出来的课程; 正规课程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实施的课程;,4,观察

2、的课程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体验的课程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 简单地理解:第一层课程类似于课程标准;第二层课程类似于课程内容,类似于教材;第三层课程是教师的课程讲稿和教案;第四层是课程实施(讲课);第五层是课程结果。,5,2.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 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可以由一、两个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 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必须覆盖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尤其是核心知识单元。,6,课程体系这一概念目前在理论上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概括性的表述,通常指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

3、一整体。 有机又称机体:泛指一切有生命的,能实现全部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 “各门课程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指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形式上的联系,而且在思想,理论,内容,方法,逻辑,课程设置的目标指向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能实现全部专业培养目标的的课程统一体课程体系。,7,3.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条件 准确“定向”、“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前提条件。 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课程内容的角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专业课程体系。,8,知识:从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来看,“所谓知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活动反映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

4、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强调“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9,能力: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10,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称为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 素质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

5、具备的必需的基本条件 。 素质分类:三类八种。,11,三类素质: 自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八种素质: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 审美素质,劳技素质。,12,4.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3,5.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能清

6、晰地体现出专业职业必需的知识结构要求 ,能力结构要求和素质结构要求 。,14,(2)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要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职业人才规格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所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是课程设置模块(平台)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模块的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15,例如: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综合教育模块就是一种课程体系中课程模块设置方法。 (3)从我国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来看,构建合理的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确立以下原则性框架:,16,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

7、整性; 突出课程设置的指向性; 明确课程设置体系的层次性; 强调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 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的指导原则是:精选基本实验,改进训练方法;抓好基础技术,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创新精神。,17,6.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1)课程体系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设置8-10门能反映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要课程,围绕主要课程设置一定数量的能反映专业职业基本素养的非主要课程和选修课程。 要准确定位各课程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8,理论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体系,更要考虑专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要强调对能力形成的目的。 (2)课程建设 (3)建立有效的课

8、程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19,通过教师教案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的记载、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教学督导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等措施,形成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改变教与学相脱节,课时与质量无关的局面,力争使每位教师自觉成为课程建设者、参与者。 (4)加强实践课程的软硬件建设。实践教学要强调对能力形成的目的。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项目和环节的设计。,20,(5)重视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利用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自制课件,以及对优质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等相关教学内容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

9、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21,(6)课程体系中的一些主要参考指标: 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 在校总周数:200-202周(其中教育教学166-168周,寒暑假32-34周)。 一般四年制专业,通识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的总学分为180-200学分左右,特殊专业可以增加到250学分左右。综合教育内容的学分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定。,22,普通教育(通识教育)的学分为90-100学分,其中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学分;自然科学学分;体育学分;外语学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等等。 专业教育的学分90-100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占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分的参考比例,学校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点进行确

10、定。,23,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办法:学时与学分的折算由学校实际情况决定。一般课程教学按16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实践性环节按每周折算为1学分的方法折算。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课程学时学分折算办法可另行调整。,24,四.专业建设(三) 专业建设侧重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的内容和层次: 从层次上看专业建设可分为宏观(学校)层面建设和微观(某一具体专业)层面建设; 就宏观(学校)层面而言,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布局、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专业的建设与扶持等宏观层面问题。,25,就宏观(学校)层面而言,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布局、专业结

11、构的调整优化、重点专业的建设与扶持等宏观层面问题。 就微观(某一具体专业)层面而言,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重点。,26,2.专业建设成果的评价标准 高水平的专业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规范、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好,水平高,教学条件好,教学手段先进,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专业建设也涉及科研水平、师资力量,但更着重于学生的质量,以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否

12、受社会欢迎来判断专业建设的成效。,27,3.专业是学校的品牌。打造品牌专业是创办学特色的需要。目前,有建设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的提法。示范专业主要是得到政府命名和专家认可;品牌专业要得到社会及企业的公认。,28,五.高等教育理念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的科学主义倾向,要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要通过传授“整全的知识”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使学生懂得“何以为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为何而生”,成为德业双收、人格完善的人才。,29,1.终身教育理念 传统高等教育确定的是阶段教育的理念 。阶段教育理念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人们在“学成毕业”之后,就总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2.大众教育理念 科学人

13、才观中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揭示了成才对每个人的平等性,解决了对人才成才途径的理论认识问题。这一观念要求整个社会应把每个人都当作人才资源来开发,只有这样,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足够的人才保障。,30,3.人本教育理念 科学人才观中的“以人为本的观念”阐述了人才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解决了对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理论认识问题。这一观念要求整个社会高度重视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前进。 高等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鼓励并帮助受教育者发展个性,并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31,4.素质教育理念 科学人才观中“人才概念“是以为社会作

14、出积极贡献作为人才的根本衡量标准;而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为人才的两个基本判断标准。,32,六.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1)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34,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 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专业建设的目的之一: 构建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5,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