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1307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2016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试卷 (分值:(分值:150 分分 时间:时间:150 分钟)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35 分) 1名句默写(10 分) 。 桃李不言,_。 _,勿施于人。 _,自知者明。 _,鲜克有终。 曲径通幽处,_。 _,但余钟磬音。 居高声自远,_。 _,哀多如更闻。 雨昏青草湖边过,_。 相呼相应湘江阔,_。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4 分) 开学以来,我们快乐地徜徉在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单元的篇篇美文中。时至今日,赵 普和贝聿铭等优秀人物的风彩、鲁迅童年生

2、活的种种趣事、凡尔赛宫等建筑的宏伟壮观仍 清晰可见;咏唱呕歌祖国的动人诗篇还时常在耳 pn( )响起;动物世界里那可爱的 松鼠、熊猫、金龟子等,可能还会再次让你兴味盎( )然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耳 pn( ) 兴味盎( )然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订正。 (2 分) _ _ 3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前往“荷兰花海”游玩的各地游客鳞次栉比。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D.野花

3、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活灵活现。 4下列各项中没有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B.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 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遏止这一趋势继续

4、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这绝非危言耸听。 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 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 B. C. D. 6名著阅读。 (5 分)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错误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曾在火焰山修行三年,炼成了“三昧真火” ,神通广大。 B.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 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C.石猴

5、探水帘洞成功后,众猴拜孙悟空为王,并称呼他“千岁大王” 。 D.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 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下面是西游记中的一个回目,请简要叙述其主要情节。 (3 分)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_ _ 7综合性学习。 (7 分)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 自然资源。为此,新区中学七(12)班准备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 践活动。现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 分) _ 今年 2 月 16 日,广西日报法人微

6、博转发了网友aster 花的微博爆料:“家父在去往环 江的路上发现一只被村民套捕的野生豹猫,腿部疑被夹断,奄奄一息,不知如何救治?” 微博发表后,阅读量过万。对此,请你谈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写出两 点即可。 (2 分) _ 该班张智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青年男子正在用弹弓打树上的鸟。假如你就 是张智,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劝说这个青年男子呢?(3 分) _ _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8-10 题。题。 (7 分) 登登 岳岳 阳阳 楼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

7、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示的画面。 (3 分) _ 9 “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2 分) _ 10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 分) 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题。 (17 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 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8、虎因喜,计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 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 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 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 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 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阖:关闭。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以为且噬己也 且:_ 虎

9、因喜 因:_ 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_ 启扉急视 启:_ 1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译文: _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_ 13填空。 (6 分)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_”到“觉无异能者” , 最后认为“_” 。乙文中“_,_”这句话可见鼠害 之重。 (限用文段中的原句。4 分)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方法却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_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_描写。 (2 分) 1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 分) 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

10、5-18 题。题。 (12 分) 雍和宫雍和宫北京最华丽的寺庙北京最华丽的寺庙 北京,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都城,有众多的寺庙,而其中最富丽堂皇的一座当推城 北安定门内的雍和宫。它那高高的红墙,巍峨的殿宇,金黄色的琉璃瓦,显示出不同凡响 的皇家气派。 雍和宫是一座喇嘛庙,但却称之为“宫” ,这其中有一段传奇般的历史变迁。雍和宫 建于 1694 年,是康熙皇帝为其第四个儿子胤禛建造的居所,后称“雍亲王府” 。康熙死后, 继位的就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那时的雍亲王府便成了行宫;雍正三年改称雍和宫。 雍正皇帝死后曾暂停灵柩于雍和宫,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限令工匠三日内将该宫的绿琉璃 瓦全部换成黄琉璃瓦,雍

11、和宫便有了如今的气势。据说是由于雍正好佛,公元 1744 年,乾 隆依皇太后的意愿改雍和宫为喇嘛寺,并从蒙古招来五百多名喇嘛长住。其实雍和宫改喇 嘛寺的主要原因是乾隆皇帝维持多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需要。 雍和宫占地 66400 平方米,由南向北有天王殿、雍和殿、永佑殿、殿、万福阁 五座大殿,另有三座精美的牌楼及众多的配套建筑。其建筑形式华丽宏伟,融汉、蒙、满、 藏为一体,具有奇异的色彩。由于雍和宫的地位特殊,使它拥有极丰富的珍藏,宫内有大 量的佛像、法器和壁画,它像是一座宗教艺术的珍宝馆。雍和宫的宝物中尤以木雕制品最 为有名, “五百罗汉山” “大木佛”和“金丝楠木佛龛”被称为“木雕三绝” 。特别是万福阁 内的大木佛,其高 26 米(地下 8 米,地上 18 米) ,直径 8 米,竟是用一整根旃檀木雕成, 举世罕见。据说当年运木料用了 3 年,雕刻制作又用了 3 年。 雍和宫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阴历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进行的“打鬼”则 是其最有特色的一种。 “打鬼”时,高级喇嘛大声诵经,乐队吹吹打打,许多戴着兽面具的 喇嘛追打“黑白二鬼” ,并环绕各殿跳独特的布扎克舞,直到最后将用灰面做的“鬼”用刀 杀掉,据说可保一年大吉。以往每逢“打鬼”观者如潮,为京城盛事之一。 由于雍和宫名气很大,不少外国元首曾来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