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1183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 治必修4学案:《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目标导航:一、目标导航: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5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问题导学:二、问题导学: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矛盾的含义是什么?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3什么是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是什么?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分别是什么? 三、问辨是非三、问辨是非 1矛盾就是斗争吗?

2、a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里讲“对立”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即“斗争”。但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既 不能把它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它和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 (生活中讲的 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生活中讲的矛盾,还 包括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这是逻辑矛盾。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 对立统一关系,而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性,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 b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

3、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 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四、自主构建:四、自主构建: 1正确理解联系、发展和矛盾三者的关系正确理解联系、发展和矛盾三者的关系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区 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 遍联系之中,不与任何事物 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 化发展的,绝对静止的事 物是没有的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 时不在,无处不有,没有矛盾 就没有世界联 系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才形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而普遍联系又离不开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 联系的根本

4、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2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同一性斗争性区区 别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 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 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 用(1)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 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 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3)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 趋势(1)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发生变 化,推动事

5、物发展。表现为:一 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 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 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 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 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 向前发展 (2)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 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 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1)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 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 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五、巩固练习:五、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中国、印度、

6、日本三国都实施了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 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C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物理学上,万有引力公式为FGMm/r2,库伦力公FKQq/r2,二者有明显的相似性。爱因斯坦认为这 种相似性不是偶然的,他坚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性的简单、和谐与统一,并极力追求反映这种物质运动 规律的理论 体系。上述材料表明( C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7、中 整体包含部分,由部分构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 A B C D 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说明( D )A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4.2011 年,我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 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灾难,又促进我们更加 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灾难”到“进步”, 其中体现的深刻哲

8、理是 ( B ) 从“灾难”到“进步”表明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体现了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灾难”到“进步”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是其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A B C D 5.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类社会创造“奇迹” ,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祸 害人间。这坚持 的矛盾分析方法 ( A ) A.一分为二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6.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B )A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9、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7.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残留的农药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同时害虫还会产生抗药性,增大进一步防治的难度。这表明 ( D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凡事都要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A B C D8.中医讲求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采取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 A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整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C意

10、识的能动作用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识也不同,所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 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 “宙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D )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灾难”和“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灾难”促进 “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 A B C

11、D 10.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境时,往往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至形势突变 时猝不及防,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 C ) 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没有坚持用矛盾普遍性的观点看问题 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A B C D 11.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 A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2.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 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小岗村的历

12、史是改革开 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 ”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 道理是 ( A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3.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 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 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 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 ( C )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既要

13、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 B C D 14.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该认识的根据是( D ) 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废物向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废物和资 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 B C D 15.“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 A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二)材料

14、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 16. 材料一:汽车时代的到来,扩大了人们的出行范围和出行效率,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生 活品质。但汽车时代也带给人们诸多负担:汽车与行人、汽车与汽车、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 能源等的矛盾日益显露;酒驾、醉驾、飙车、危险驾驶等不良社会风气屡禁不止汽车时代如何发展引 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中, 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驶习惯等,已经成为汽 车文明的重要内容。2011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的刑法中新增了对酒驾处罚的规定,成为引领我国汽车文 明建设的新起点。 试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等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汽车时代发展的认识。 要用一分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看到汽车时代能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也要正视其带来诸多问题。 但是,看问题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汽车时代带来人们的便利是主要的,而其负面影响 应想法加以克服。 要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方法。我们认真研究我国汽车时代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促进我国汽车的时代的良性发 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