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975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课时作业: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讲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两课时)(两课时) 一、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 1掌握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2掌握 Al、Al3+、AlO2-间的转化,能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 1 1、铝、铝 (1)原子结构 铝的原子结构简图为 ,电子式: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 期, 族。 (2)物理性质 _色,有_光泽,熔点_,硬度_,具有金属的通性 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镁在密度、熔点、沸点、硬度上均_铝 (3)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联系现象。 )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水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

2、:能够在浓 HNO3、浓 H2SO4中发生钝化的金属有_ 钝化条件_、_,钝化实质_ 与强碱反应 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感悟高考)1 (08 年广东)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 NaOH 溶液反应,至体系 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 AAlBAl(OH)3CAl Cl3DAl2O3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铝热剂的组成_,目的_, 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 。 (感悟高考)2 (09 上海)实验室将 9g 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 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 18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 )

3、A B和 C和 D 和 FeO 232 Fe OMnO和 2 MnO 25 V O 23 Cr O 25 V O 34 Fe O 例题 1足量铝粉分别与等体积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pH=2 的某酸溶液反应,放出氢 气的体积分别为 V1、V2,则在相同状况下,V1与 V2的关系可能为 ( ) A. V1 V2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例题 2有关 Al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 Al(OH)3 B.NaOH 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 H2 C.铝是还原剂,H2O 和 NaOH 都是氧化剂 D.H2O 是氧化剂,Al 被氧化 (4)制

4、取: 2 2、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Al2O3_ Al(OH)3 _色_状沉淀,具有_性能。 (2)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l2O3Al(OH)3 与盐酸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释氢氧化铝的两性:_ 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如何从铝土矿(含 Fe2O3、Al2O3、SiO2)中获得纯净的 Al2O3?供选用的试剂有: 盐酸、CO2、氢氧化钠、氨水注意每种试剂不能重复使用 (感悟高考)3 (09 四川).向 m g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c mol/L 氢氧化钾溶液 V

5、mL,使金属离子刚 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 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 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B.C.n=m+17VcD. m 1000 11.2 b c V 125 Vc pm 5 3 p 17 9 m 3 3、铝盐(、铝盐(AlAl3+ 3+)和偏铝酸盐( )和偏铝酸盐(AlOAlO2 2- - ) (1)二者强烈水解:含 Al3+的溶液呈酸性 如明矾的化学式_ 其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离子方程式) _, 含 AlO2-的溶液呈碱性。二者混合发生 反应的方程式为 (2)Al3+、Al(OH)3、AlO2-的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4 4、Al

6、(OH)Al(OH)3 3 的制备:的制备: 归纳几种制备 Al(OH)3 的方案并进行比较。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 _ _ _ 例题 3实验室中有甲、乙、丙 3 位学生在做制备氢氧化铝实验。3 位学生桌上都放有同样 药品:231g 浓度为 70%的硫酸,含杂质苛性钾 20%的烧碱 140g 及足量的铝屑。最后甲、乙、 丙 3 位学生分别制得 W1g,W2g,W3g。由于制备方法不同,故得氢氧化铝质量为 W2W1W3。 (1)制得 W1g 氢氧化铝的学生所用方法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制得 W2g 氢氧化铝的学生所得 Al(OH)3的物质的量为:_ mol。 (3)W3为_g。 【教

7、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十四讲第十四讲 铝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 等第等第 1在常温下,下列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中的物质是 AlO2- Al3+ Al(OH)3 A浓 H2SO4 B稀 HNO3 C盐酸 DCuSO4溶液 2下列物质中,属于复盐的是 AMgCl26H2O BCu2(OH)2CO3 CKAl(SO4)212H2O DCuSO45H2O 3下列用途主要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家用铝锅 盛浓硝酸的容器 制导线焊接钢轨 包装铝箔 炼钢的脱氧剂 做防锈油漆 做合金用作飞机制造业材料 工业做热交换器 A B C D 4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

8、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H)nClm yH2Ox,式中 m 等于 A3n B6n C6+n D3+n 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和某些金属、非金属单质反应,又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是 ANO BAl CNaOH 溶液 DCuSO4溶液 6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有沉淀生成的是 ANaAlO2溶液 BCa(OH)2饱和溶液 CCaCl2溶液 D漂白粉溶液 7四种化合物NaHCO3,Al(OH)3,(NH4)2S,NH2CH2-COOH,Al 中,跟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 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

9、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 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 Ba(OH)2 B.AlCl3和 NaOH C.NaAlO2和 H2SO4 D.Ba(HCO3)2和 Ba(OH)2 9将 7.8g 过氧化钠投入到 50mL 1mol/L 氯化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大量白色沉淀 B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恰好溶解 C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 D无任何现象 10、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100 mL 3 mol/L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 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

10、(同温、同压下),则加 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A.3.6g B.2.7g C.5.4g D.1.8g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 Al3+4OH-=AlO +2H2O 2 B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 (OH)3+3NH + 4 C往 Al(OH)3加入氨水 Al(OH)3+NH3H2O=NH +AlO +2H2O + 4 2 D往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AlO +2H2O+CO2=Al(OH)3+HCO 2 3 12我国最近报道的高温超导体材料中,铊(TI)是其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是同族元素, 关于

11、铊的性质判断中,可能错误的是 A铊是银白色金属 BTI(OH)3与 Al(OH)3一样,是两性氢氧化物 C能形成+3 价的化合物 D与稀 HNO3作用生成硝酸盐 13、将 5.4g Al 投入到 200.0mL 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 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 溶液 14. 以下各组均有三种溶液,这三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将它们充分混 和后,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AlCl3、Ba(OH)2、HCl B.BaCl2、Na2CO3、H2SO4 C.MgCl2、NaOH、HNO3 D.NaAlO2、NaOH、H2SO4 15、请完成下表: MgAl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 原子半径Mg Al 电负性Mg Al 第一电离能Mg Al 跟 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 跟某些氧化物 跟水反应 跟酸的反应 跟碱反应 16、向 100ml 0.5mol/L 的 Al2(SO4)3溶液中滴加 1mol/LNaOH 溶液,得到 3.9g 沉淀,求加 入该 NaOH 溶液的体积。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