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930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月月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近几年来,地处偏远、发展迟滞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身在资源、生态、丈化等方面的条件,步入了经济发展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把地处经济发展“神经 末梢”的民族地区推到了开放开发的前沿和 的位置。A.独一无二 快车道 枢纽B.得天独厚 快车道 中枢C.独一无二 主干道 中枢D.得天独厚 主干道 枢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 比的。“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

2、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第一空强调少数民族地区在资 源、文化、生态等方面条件优越,应该用“得天独厚”。第二空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因此应该选用“快车道”。第三空和前文的“神经末梢”表述一致,应该选用“中枢”, 即重要地位。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A 项没有使用夸张,表达的是诗人的 豪情壮志。B 项极言太乙山的高大广阔,C 项极言蜀道的高耸,D 项极言李白诗歌的飘逸, 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3下列各句中,没

3、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 城市空气中 PM2.5 的 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B.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以 4:1 大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让很多人担 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C.梁金辉临危受命,成为古井集团的掌舵者。他注重市场需求,拒绝盲目跟风,以独特的 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营销方式盘活了销售困境。D.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 为,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 项“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

4、否会威胁到人类的 生存”不合逻辑。去掉“是否”。C 项“盘活了销售困境”搭配不当。可以表述为“走出了困境”。 D 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成分残缺。应在“相关”前加介词“对”。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 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 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 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D.“

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 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的意思是: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 讶。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被贬的无奈和凄凉。C 项表达的是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语境不 合。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

6、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 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D 项诗句选自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一诗。 “丹青”指绘画,可见本句品评的是画作,而不是书法。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十数龄,有声邑里;长, 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 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 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

7、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 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 侘傺无聊,不数,病矣。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 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此公目病,或不能视。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 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梁,至 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 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

8、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 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 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孀 妇,糠豆不赡,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粥。市石,檄南陵 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不出与人见也 固:本来B.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 讽:劝说 C.他日拥节江上 拥:执持D.比至,欲省

9、盛母 比:等到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此公出生富贵之家,祖上特别富有,并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 田,后因种种原因,终致家道衰落。B.盛此公关心国事,富于担当精神。当他认为这个世道已经乱了后,他表示要面见皇帝, 正义凛然地发表对当今形势的看法。C.盛此公宁可双目失明,也要读书饮酒。在我遵父命与他结交后,他曾给我写了一封信, 预言我的前途并恳请我为他书写墓碑。D.盛此公去世后,我在山东为他设置了灵牌位来哭祭他,先后两次派下属去秣陵盛家看望, 并出资为盛家赎回卖给他人的田地。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10、2)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3)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褐不完。9文章结尾说“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导致盛此公人 生结局悲惨的原因。【答案】6A7B8(1)(盛此公)长大之后,倾尽全力(努力、尽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 (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2)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了。(3)(家中有)一个老仆人,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她们)连糠皮杂粮(粗陋的食物)都吃不起, 粗布作成的短衣(粗陋的衣服)都穿不上。9交友不慎,家产被骗;于世不合,处境孤单;不得赏识,失意无聊;疾病缠身, 目疾致盲。【解析】6本题

1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 A 项“固不出与人见也”大意理解是“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可见“固”的含义是“坚决”。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他认为这个世道已经乱了后”理解 错误。原文表述是“世且乱”,即“世道将乱”。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确定句子得分点,要结合语境 补充省略成分,要调整特殊句子的语序。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1)补充主语“盛此公”;“肆 力”倾尽全力;“中”合乎;“尺度”标准。(2)“卒”最终“济”成功;“垂”快要,将近。(3)“樵”砍 柴;“赡”富足,足够;“褐”粗陋的

12、衣服,“完”完备。9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导致盛此公人生结局悲惨的原因,可以 通读全文进行筛选。首先是“为广陵儿所绐”,被人欺骗,导致“金垂尽”,家里的钱财差不 多用完了。之后因为“与世无所合”,因此先生“不复事事,产益落”,家道中落。又因为“为 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病矣”,失意而处境更加困窘。最后“目久不愈,愈 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备注】【参考译文】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盛此公十 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合于 (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

13、气却很大。但这个时候,盛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 与人交往。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 公结交。盛此公认为:“世道将乱,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 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因此盛 此公越发散发钱财,交接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 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 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 更加跟官

14、吏的标准不相合。失意无聊,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这个地方 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第二年,盛此公 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他不要读书喝酒。盛此公说:“如果不 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恰恰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于是 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 公,谁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就瞎了。他 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

15、信长达几千个字。信中说到:“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 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你要替我在 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 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恰好 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 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

16、,靠砍柴来 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 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 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 写了“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三、古诗词鉴赏三、古诗词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南宋黄机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篱边羸马向人嘶。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注亭堠,记里数的土堆。筱竹,细竹。本词上片后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色?本词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本词下片的后两句。【答案】(1)浅山荒芜、细竹篱笆、瘦马嘶鸣的萧索凄凉之景。(2)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3)承上文说明不要因为个人的悲戚影响征途;又用古代奔波劳碌的英雄自比,表达为国操 劳的决心。情感突转、语意深沉。【解析】(1)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