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9094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10月语文导学案:我与地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史铁生,1951 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 1969 年插队延安,1972 年因病致瘫,转回 北京,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 年 开始创作,1983 年和 1984 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 1996 年 11 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 学巨奖”金奖。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 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平淡

2、 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 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 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去向。”这也是对他 作品的最好的注释。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下 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人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 。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 (二)字词 展示部分重点难点字词如下: 妥帖 请帖 碑帖 坍圮 亘古不变

3、 隽永 恪守 猝然 炫耀 窸窣祈求 安详 嘈杂 遐想 瑕疵自顾不睱 铤而走险 肄业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前半部分追寻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在地坛对人生做的思考) 我该不该去死 我为什么要出生 我应该怎样活 2、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3、阅读文中第一段与第五段第一句话,谈谈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作者进入地 坛时的精神状态怎样? 4、第五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衬托作者心境 2)、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静谧、沉寂、荒芜的背景 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3)、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与解读。 (四)读第二部分 讨论交流 1为什么作者

4、说“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 2母爱是如何表现的? 不幸的母亲、坚韧的母亲 从母亲对我的理解这个角度来写母亲对我的关爱 写母爱并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 3作者的痛悔之情是怎样体现的?(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416 段中“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应是希望作者探索自尊、自重、自强的人生之路。读最后一段 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 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进了孩子的心里,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 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 挡雨。

5、 “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 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诠释。 一、基础演练 1选出加点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坍圮(tan) 熨帖(y) 猝然(c) 亘古不变(gng)B隽永(jn) 倔强(ju) 嘈杂(co) 假期(ji)C恪守(h) 独处(ch) 教诲(hu) 捋胡须(1u)D焦灼(zhu) 荒芜(w) 剥蚀(b) 宿命(s)4词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四百多年里,它(古园)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A剥蚀 淡褪 坍圮 B浸蚀 消褪 坍塌C 腐蚀 消褪

6、坍陷 D剥蚀 消褪 坍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渐减退,使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B只是到了这时候,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C谁曾会想到,刚出生三个月的他,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D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所有金牌中的 32 枚,大长了中国 人的志气。 6史铁生,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 , 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 和。 二、综合应用阅读下文,完成 7 一 72 题。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 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

7、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 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 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 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 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 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 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8、;蚂蚁摇头晃脑将着触须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 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 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 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 ,园子荒芜但并不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 每一颗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辙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 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 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

9、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 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 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 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 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 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 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7文中空白处词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 宁静 记录 衰败 B宁静 记载 衰落C寂静 记录 衰落 D寂静 记载 衰败8第 2 段文字的最后两处引文把园子描写得形象生动,作者笔下的园子可以说充满生 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9联系课文,想想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作者会得到怎样的生命感悟。10文章画横线处和写“我”对生与死的思考有什么关系?11请概括出已经“截瘫”只能靠“轮椅”活动的“我”感悟到关于“生死”问题的宝贵体 验。12请谈一谈选段最后两句话的写法以及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我与地坛 一、基础演练 1、 D(A 亘 gn B 隽 jun 倔 ju C 恪 k 捋 l)2、 D(A 苍沧 B 籍藉 C 换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