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30826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1、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2、如何创作园林动态和静态空间序列?(1)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 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 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引入自然景物。 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 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2 、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到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

2、面处理。静态空间的特点: 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 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 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3、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的客观因素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观因素。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经由千余年漫长的生成期后进入了向风景式发展的阶段,园林的功能也由带有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的游憩、观赏等功能与游乐型园林,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性

3、的物境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上升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由于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社会形态,农耕经济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古典园林的造园人与所有者都与农业生产纯朴、自然的生活形态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基于自然、师法自然,是造园活动在相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客观的物质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深厚的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背景。受君子比德、仁着乐山、智者乐水等儒、释、道传统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作为一项特殊的物化的艺术,发展出师法自然、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的自然风景式造园手法,并最终以天人合一的意境为

4、其终极审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政治、艺术发展的必然,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观条件。4、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2.园林的转折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特点 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伴随佛教发展出现寺庙园林,并开始出现这样兰亭的风景游览地,即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

5、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与生成期(商、周、秦、汉)相比,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的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

6、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

7、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

8、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7、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9、。园林的全盛期隋、唐;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皇帝老儿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其中唐代西苑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私家园林则出现城市私园(宅园)、风景别业、文人园林,公共园林兴起,千年梳理的西湖、西安曲江形成大型的公共园林,也兼御苑的功能。8、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9、明清时期的山水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何异同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在造园风格上的主要区别,及其主要代表性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大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

10、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北方园林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景。10、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答:(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2)置石:出现特置石。(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11、(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5)建筑:建筑 40 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11、简述宋代社会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园林文人化。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文人园林的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缓慢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艮岳、环溪、沧浪亭、西湖、灵隐寺等。12、结合圆明园论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及理水特点?1)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一般多选择真山真水,建筑单体规模保持皇家宫殿规制,

12、因此园林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属最大。皇家园林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大空间开敞、小空间封闭、园中有园、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布局方式。园中分成若干景区,大景区中又有小景区,小景区中又有若干景点。景点之间多用山石、林木、廊墙、桥堤、园路分隔与联系,达到隔而不断、联而又隔的艺术效果。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畅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2)、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形声

13、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神仙意识,民族情愫的象征性、儒、道、释寓意深厚的哲理性、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文化性、赏用结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理水模式,一池三山。从秦始皇建兰池宫并在池中筑蓬莱山起,汉武帝建章宫太液池筑蓬莱、方丈、瀛洲3 岛,开一池三山模式之先河。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

14、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1313、简述、简述清末皇家园林特点。清末皇家园林特点。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大型的离宫御苑在继承上代传统和康熙新风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每个小景区,景点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和建筑形象。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大范围的平地造园以及小团体集中的规划布局是圆明园造园特点;园中之园的布置形式是圆明园的独特形式。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清代皇家园林建筑逐渐趋于多样化,务求其构图美得以协

15、调、亲和于园林山水风景之间的组合。避暑山庄的园林造景、根据地形,充分加以利用,在山区内布置大量风景点,使广大的山野具有多变的景观,名风景点都尽量利用自然美景,少加人工造景,建筑物只是为景点而设。3)全面引进江南技艺。避暑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的造景主题的两个变体。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拱桥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圆明园整体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围,从而间接地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而避暑山庄连同其外围的环园建筑布局,则作为多民族封建答帝国天朝的象征。 14、清末园林中表现出的弊端是什么?15、写意山水园和文人草堂的区别是

16、什么?16、简述隋唐都城布局特点二、论述题1、结合实例谈谈两宋时期园林艺术成就。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总的特点是园林文人化。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文人园林的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延伸,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缓慢发展。这一时期代表作品:艮岳、环溪、沧浪亭、西湖、灵隐寺等。2、学习中外园林史对园林设计有哪些方面提升。3、举例说明古代文人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贡献。4、分析骊山华清宫的特点说明园林全盛期艺术成就。5、结合实例分析园林空间展示程序。(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两段式,三段式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如一般纪念陵园从入口到纪念碑的程序。但是多数园林具有较复杂的展出程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在此期间还有多次转折,由低潮发展为高潮,接着又经过转折、分散、收缩以至结束。(如北京颐和园)(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