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400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化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常州市常州市 20102011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高三化学试题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高三化学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Ba-137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242 分分) )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单项选择

2、题:本题包括 6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计分,共计 18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1201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 3 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关于有 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科学家们大大提高了创造复杂化学品的能力,为 人类模仿生产自然界各种碳基物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 下列关于含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CaCO3、Al4C3等都是有机物 B金刚石和足球烯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它们的晶体类型相同 C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使用 H2作为汽

3、车燃料可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减轻温室效应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核磁共振分析可以辨别甲醚和乙醇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大的电解质的溶解度也一定大 DH0、S0 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D1mol/L 的 NaAlO2溶液和 2.

4、5 mol/L 的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2AlO2-+5H+ =Al(OH)3+Al3+H2O 5常温下,往 5%的 H2O2溶液中滴加 23 滴 FeCl3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3+H2O22Fe2+O2+2H+ 2Fe2+H2O2+2H+2Fe3+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3+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在反应中为氧化产物 B若生成标准状况下 22.4LO2,则转移电子为 2mol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C在 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弱 D在工业生产 H2O2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 Fe3+ 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叙述正

5、确的是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 1mol/L 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 1mol/L 稀硫酸反应 B用 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C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 Cu(OH)2,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醛类物质 D测氯水的 pH 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 pH 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 准比色卡比较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6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分,共计 242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 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

6、该题的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 0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 一个且正确的的一个且正确的的 2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0 分。分。7在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种元素上下紧密相邻或左右紧密相邻,丙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B元素乙形成的化合物比元素丁形成的化合物多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甲乙D最高价

7、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是:甲丙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 HCO3的溶液中:Na+、NO3、Cl、AlO2 B加铝粉放出大量 H2的溶液中:K+、NH4+、SO42、Br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NO3 D含 0.1mol/L NO3的溶液:H、Fe2、Mg2、Cl9, 和 四种生育三烯酚是构成维生素 E 的主要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和 两种生育三烯酚互为同系物, 和 两种生育三烯酚互为同分异构体B四种生育三烯酚的结构中均不存在手性碳原子C四种生育三烯酚均能使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D1mol-生育三烯酚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

8、生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 3molBr210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1的两溶液 HA、BOH,HA 溶液的 pH1,BOH溶液中10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取等体积的 HA、BOH 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pH 值变化较大的是 HA BHA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 B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若两溶液混合时:V(BOH)V(HA) ,则混合液中必有 c(B+)c(A)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D若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7,则混合液中必有 c(B)c(HA)c(A) 11右图 1 为甲烷和 O2构成的燃料电池,电解 质为 KOH 溶液,

9、图 2 为电解 AlCl3溶液的装置, 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反应 开始后观察到 x 电极附近出现白色沉淀。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图 1、图 2 中电解质溶液的 pH 均增大B图 2 中电解 AlCl3溶液的总反应为:2Cl2H2OC12H22OHCA 处通入的气体为 CH4,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D燃料电池内部 OH向 a 极移动,电解池中 Cl向 x 极移动 12在温度相同的 3 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压,测得反应达 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CO(g)2H2(g)CH3OH(g) H=-90.7kJ/mol)容器

10、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molH21molCH3OH2molCH3OH CH3OH 的浓度 (mol/L)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 akJ吸收 bkJ吸收 ckJ平衡时体积(L)V1V2V3 反应物转化率1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c3 B. a+b90.7 C. 2V2V3 D. 1+3=1 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7878 分)分)13 (14 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Cl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以 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

11、学方程式: 。 除去 ClO2中的 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 (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碱石灰 C浓硫酸 D水测定 ClO2(如右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 100mL 水溶解后,再加 3mL 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 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 c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I2+2S2O32=2I +S4O62),共用去 VmL 硫代硫酸钠溶液。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还原产物为 Cl),AlCl3溶液abAByxKOH 溶掖液图 1图 2ANaClO2溶液盐酸

12、溶液 XNCl3溶液NH4Cl 溶液H2NH3ClO2电解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测得 ClO2的质量 m(ClO2)= 。 (用含 c、V 的代数式表示) 设计实验来确定溶液 X 的成份,请补充完成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溶液 X 中含有钠离子溶液 X 中含有氯离子14 (8 分)无水 AlCl3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食品膨松剂等。工业上由铝土矿(主要成 分是 A12O3和 Fe2O3)和石油焦(主要成分是 C)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一系列反应来制 备无水 AlCl3。AlCl3是 晶体。 氯化炉中 Al2O3、C12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冷却器排出的尾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