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390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三政 治《第12课 实现人生价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 究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一、学习目标(考点要求)一、学习目标(考点要求) 序号序号考考 点点 内内 容容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4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 人民的立场上5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 值二、二、基础盘点(考点梳理)基础盘点(考点梳理) 1人的价值就在于 ,就在于对社会的 。 2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最根本的是对 贡献。 3.价值观对人们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 具

2、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4.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 ;自觉站在 。 5 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正确处理 、 的 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考点针对性训练(课堂知识巩固)三、考点针对性训练(课堂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 1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 为下。这说明 A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B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地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C价值

3、判断总是有主观性的 D“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 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做到 ( )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不能追求个人利益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A B C D 3有人认为“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B错误,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C正确,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社会总是会发生矛盾的 D错误,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不起

4、任何作用 4“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 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 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劳动是自己和家庭的存在方式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 究 B为国家、社会、民族、集体奋不顾身地工作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C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只要参加社会劳动就能为自己或他人获得幸福 5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光辉坎坷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他 “三起三落”的光辉坎坷的一

5、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B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辩证统一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 人是幸福的 6“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 “炫耀性消费”。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 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有 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 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 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A B C D 7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的正确认识也会发 生变化,因此 A

6、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C事物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D正确与错误是无法判断的 82007年5月30日,厦门市政府宣布缓建、移建“海沧PX项目”。据有关资料,“海沧PX 项目,投资108亿,如果建成投产,每年能为该市带来800亿元产值。但这样一个“经 济效益巨大”的项目,却因为潜在的环境污染影响,受到专家质疑并引发较大的民意压力。 厦门市政府的决定,正是对这种强烈民意的正面回应。这告诉我们 A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D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 9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提到了一种神奇的泥土,

7、只需有一点点落在人间,即如酵 母发面、核子裂变般生长不息,这就是“息壤”。青岛有个“微尘”,数次为社会公共事 业捐款,每次都不留真名。他(她)总是以平常心对待社会的赞誉,一贯以低姿态回避媒体 的追寻,却一次次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献上爱心、伸出援手。人们都说他(她)就像爱的“息 壤”。这一事例给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有 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排斥追求个人利益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为 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A B C D 10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 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

8、观对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11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 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这称为 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B价值选择 C价值判断 D正确的价值观 12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价 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这说明 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具体标准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无所谓正确或错误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 究 13青年工人

9、邓建军长期从事纺织设备检修保养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破解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成为“知识型工人”的楷模,为企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邓建 军的事迹表明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人生价值要通过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A B C D14有些人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行则有车,住有豪宅,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们并未觉 得幸福和开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A劳动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B物质生活是次要的,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 C人的欲望无穷,无法满足 D离开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15科学发展观的导向正

10、逐步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努力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局部利益、眼前发展的政绩观,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的目 标。 这表明 A价值观人皆有之,但人人都不同 B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C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不同D价值观不同,对人生道路的导向不同 16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 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 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为我们提供一把解决一切价值问题 的“万能钥匙”有助于防止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中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A B

11、C D 17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曾说过:“一个献身科学的人注定要 比常人多吃苦,他必然会失掉常人享受的许多乐趣,但他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 快乐。”他的话表明 从事科研工作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 献身科学的人更能实现苦乐转化 人生的价值不应以个人的得失作为标准A B C D 18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款300多万元,而 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 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国人,是因为他 ( ) 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

12、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A B C D 19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只有一个区别, 就是成功的人比失败的人在跌倒之后多爬起来一次。”这些观点说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只有在失败之后才能获得成功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作指引D实现人生价值,就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2O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努力地把“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人们的这种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下列看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种价值取向很可能导 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 这种价值取向忽视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这种认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