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387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前方》(苏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方法,与文本对话,感悟语句表达的深意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评点。 3.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解读自己认为内涵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学习】 1 简介作家: 曹文轩,生于 1954 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 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 , 草房子 、 红瓦 、 根鸟 (少儿成长小说三步曲) 。 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而写的摄影散文,它由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 片而引

2、发。所谓摄影散文就是对摄影作品作一番解读、鉴赏,进行联想和想象,穿插描写、 议论、抒情写成的散文。 2.关于题目 本文是由摄影作品前方 引发联想而写的“摄影散文” 。 “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 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摄影作品前方 见课本插图。充满画面的是一辆 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 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3.关于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把各种传媒 手段融合、

3、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摄影散文也是其中一种。这种新的 文体兼备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体 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象的限制,展开联想。所以,成功的摄影散 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 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曹文轩 先生在观赏了一组以“远行”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后,由作品前方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而写 了此文。4.文中出现的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

4、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 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 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黄鹤楼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 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

5、水,江上 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 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 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 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 水)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 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

6、近,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受降城:唐有三受降城,俱在今内蒙境内。 芦 管:笛子。 【简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 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 境浑成。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 的佳品。 涉江采芙蓉 (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

7、!“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 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 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人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元无尽的 “长路” ,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5.字音、字形 迁徙( ) 袭( )击 按捺( )不住 憔悴( ) 颠簸( ) 惶( )惑 温馨( ) 闪烁( ) 焦躁( ) 6.字义 迁徙: 袭击: 按捺不住: 憔悴: 闪烁: 抛锚: 索然无味: 苍茫: 朦胧: 形而上: 7.质疑【课堂学习】 1读第一小节,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切入画面的?作者选择怎样的角度进

8、行观察思考的。再读课文, 找出作者思考见解的语句,并思考这样的语句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1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引发这些思考呢? 提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提出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 “克制不住”说明?(离家的 欲望很强烈,甚至是与身俱来的)作者罗列了那些原因说明人的离家。为了表达出这种强烈的离家欲望,作者用了“克制不住”一词,文中这一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呢?找出这方面写的好的地方来点评一下。4重点阅读,难点突破 (1)阅读第十节,因为前方(理想) ,于是他便开始离家开始流浪,走在路上,踏上旅途, 而这个旅途却是一场

9、苦旅,人生的实质也是苦旅。路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 么有的人坐在豪华的艇上,舒适的飞机中,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场苦旅?(2)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两小节,并思考:人的悲剧性实质包含怎样的深刻的含义?(3)朗读并分析作者解读崔灏的诗5朗诵崔诗,小结课文 纵览全文,曹文轩从不可克制的离家欲望出发,指出离家依然要归家,这个家不仅是他的生 养之地,更是心中理想的精神家园,不到达它却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作者揭示的正是人 类精神与理想无所皈依的生存处境。拓展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揭示人生悲剧性实质?是不是要我们对人生旅途产生畏惧,不要追求精 神的家园呢?【课堂小结】【课后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10、的注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迁徙 袭击 檄文 畏葸不前 B憔悴 国粹 荟萃 唾手可得 C颠簸 船舶 糟粕 居心叵测 D敦煌 彷徨 蝗灾 惶惑不安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彩 彩排 神彩 丰采 B振动 振荡 振撼 震惊 C急燥 害臊 噪音 躁热 D悼念 泥淖 宽绰 掉队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A几年前,我们在公交车上相识;今天,我们又在火车上萍水相逢。 B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川流不息。 C车上的人有高的,有矮的,良莠不齐。 D老师这几年对同学们耳提面命,谆谆

11、教诲,大家都很感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美洲荒原或非洲荒原上的动物不时遭到猛兽的追捕与袭击,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B.他的作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不时闪烁着新颖深刻的观点,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C.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 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D.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前方 ,作者是北大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导、中国现代 学者曹文轩之手。 5.下列诗句、题目、作者、年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唐 B.不忍登高望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2、-八声甘州-柳宗元-唐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唐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唐 阅读曹文轩的前方 (文见教材) ,完成69题。 (选做) 6.文章倒数第三段“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句中的“实质”能否去掉?为什么?7.阅读倒数第二段,分点阐述人的悲剧性实质。8.试分析文中“家” “前方” “路” “旅途”等词的内涵,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侧重于离家的角度立意,由离家写到人类的精神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家园、故土的深 层思考。 B.作者从“游子”的角度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家园和故土的眷恋之情,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C.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其意在表明人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家和 家乡以及“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 D.本文以叙述、议论为主,语言含义丰富深刻,所表达的感情深沉而含蓄。 E.本文紧扣生我养我的家园和故土来抒写自己对家园的情感,表达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 怀。 【学习反思】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