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339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七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测试 初三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一部分(20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1)地锦( )的条蔓从花墙上爬过来,挂在松树身上。秋来时,好像挂着几条 红缎带,两只白猫喜欢抓弄摇 y( )的叶子,在松树周围跑来跑去,有时一下子蹿 上树顶,坐定了,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 (2)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 )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 cun( )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 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

2、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 种神奇的物件。 2默写。(6 分) (1)晓战随金鼓,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竹外桃花三两枝, 。 (4)为君持酒劝斜阳, 。 (5)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 空谷 (6)_,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 A、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 安定祥和的景象。 B、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负 众望。 C、今年十一国庆假期,来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这次教

3、育局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 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第三届中国红高粱文化节 29 日在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家乡山东高密举办。 莫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搞创作。 B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 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C梅岭中学成立学生“幸福剧团” ,这一活动为鼓励、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为梅中 学子提供了展示自我。 D、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综合实践题(5 分) 目前,

4、宿迁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请你参加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实践 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一)汉字溯源(1 分) “行”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金文) 、(隶书) 。 带有“行”的古文例句:行有死人。诗经 小雅 行,道也。说文解字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请你推测“行”的本义是: (二)广告设计(2 分) 电动车因其环保轻便等优势,逐渐成为普通百姓便捷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些同学 也加入了骑行电动车的行列。但据统计,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且 伤亡率高。请你设计一条文字公益广告,劝告同学们不要骑行电动车。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提高广告语的艺术效果;不要超过 30 个

5、字。 。 (三)文明劝说(2 分) 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请你劝说一位正在玩手机的学生给老人让 个座。 。 6走进专题气象物候(2 分) (1)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 (2 分) A梅雨 ,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 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B梅雨 ,杜甫作于四川成都。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C舶趠风 ,苏轼作于浙江湖州。 “三时已断黄梅雨

6、,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 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 分别问雌雄。 ”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基本规律: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 题) (15 分)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 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 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

7、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 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 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 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 皆已惮籍矣。 注释:籍:项羽的字。项梁:项羽的叔叔 7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 8解释话划线的字(4 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尉果笞广 C项梁

8、怒之 D虽吴中子弟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6 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10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 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3 分) 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 三、阅读说明文大数据-云气象 ,完成 11-13 题(10 分) 大数据云气象 我们平时从电视、

9、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 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 到的大数据产品。 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 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 2000 多个地面站、120 多个高空探测站、 6 颗在轨卫星、5 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 多个农业检测站、300 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 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 85 个 气象站、3 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 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 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 内

10、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 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 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 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 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 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

11、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 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 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 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 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 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1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 分) 12阅读第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

12、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 (3 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13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 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四、阅读议论文不妨边走边读 ,完成 13-16 题(10 分) 不妨边走边读 李笙清 在图书馆里读书,纵然可以博览群书,阅尽世间沧桑,但那感觉只停留在想象中。 其实,读书与旅行结合,也是不错的选择。祖国的名山大川,众多的人文胜迹,世界各地 的旖旎风光,灿烂的古文化遗址,都可以在身临其境时翻开图书的页码,在走动中阅读

13、。 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在旅途中读书,那种怡然自乐,是在书房中找不到的。通常 在确定了旅游线路后,我会事先阅读一些反映旅游目的的相关的书籍,做到心中有数。在 旅游景区,当别的游客大包小袋的忙着购买土特产、工艺品时,我总是将目光投向当地的 书摊,购买那些跟旅游景区有关的书籍。结合景点阅读,从中了解当地的历史名人、风土 人情、人文民俗、历史典故。在旅途中有书相伴不寂寞,让旅途变的更充实,不至于走马 观花,而成为有意义、有目的的旅行。 养成在旅途中读书的爱好,得益于少年时代读过多遍的徐霞客游记 。 “性酷好奇 书”的徐霞客用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留下厚重的宝贵篇幅,这让我对旅途充满了向往。跋 涉在旅行路

14、上,我的旅行袋里带回来的,全是一本本书籍,一片片笔记,一次次心灵之旅 的强烈震撼。捧着书籍旅行人生,我领略到西递、宏村徽派建筑的古老神奇、张家界“放 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秀美灵韵、黄山花山石窟的难解之谜、 ,普陀山南海佛岛的袖珍庄严,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的厚重悠远。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在行 路中眼观耳识,才能补其知识的不足。是啊!在旅途中读书,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 识,大自然的地大物博,让我的心胸更加开阔。有时面对一处景物,掏出随身携带的书, 翻开那些跟眼前景点相对应的章节,边读边游,那种文字与景物交融互动的韵味,那种赏 心悦目的心灵感悟,

15、令人陶然欲醉。特别是夜宿旅途,一边读书,一边细细回味白天旅途 所得,却是夜间的伴侣之美妙感受。 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是一场旅行,也是一种漫长的阅读过程。如果想让人生中的风 景更美一些,不妨将心扉敞开,边走边读。 12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13第 2 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 分) 14根据你的阅读和旅行阅历,在第段横线处补充一个合适的论据,与上下文内容一致。 (2 分) 15下面四个道理论据能较好地印证本文观点的是( ) 。(2 分) A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儿方法论 B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美国谚语 C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五、阅读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