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294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4地球的圈层结构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及其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扫描考点扫描】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 A 表示 横波较慢固体B 表示 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 而变化(2)不连续面: 名称平均深度波速变化 表示 界面17 km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表示 界面2 800km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低 (3)划分: 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壳地表莫 霍界面平均 17 千米(1)固态,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

2、厚度不一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地幔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172900 千米(1)固态,硅酸盐类物质,自上而下铁、 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2)上部有一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的 组成部分地核地核古登堡界 面地心29006371 千 米(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 态 (2)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 (3)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点睛】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软流层:位于 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由 组成,包括地壳和 以上的地幔部分。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A 大

3、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 是 。 (2)B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的圈层。(3)C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 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图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巩固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它们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 1、2 题。1.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都能通过固体传播 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传播的速度相同 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A. B. C. D.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 2

4、 900 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 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5 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 4 亿千瓦的 3 750 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 2 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 3-4 题。5.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6.浅层地

5、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双选)(双选)下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 78 题。7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为大气平流层 B为岩石圈 C为软流层 D为下地幔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 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完成 9-10 题。 9 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6、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0.这些火山灰物质来自 A.岩石圈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 11-12 题。1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 1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2011 年 9 月,美国的一颗已经废弃的卫星,失去控制砸向地球,众多的残片坠落在南太平洋中。据此回答 13-14 题。13.这些卫星残片落回地球时没有穿越的

7、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14.关于卫星残片穿过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只分布于陆地表面 B.大气圈随高度的上升温度递减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 二、综合题 15.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是_,C 是_,D 是 _,EDC 是_,FEDC 是 _,ABC 合称_。 (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层,在图中用字母_ 表示。 (4)莫霍界面是字母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 界面是字母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16.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 厚度有何差异? (2)推断图中 A 处和 B 处地壳的厚度。 (3)分析说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地壳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 岩石圈 (2)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3)软流 D (4)B、C F、G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 千米。 3035 千米。(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