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5730274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 专题8 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讲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改革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2)制定全面教育的方针和倡导“两种教育制度”: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和半工半读制。 (3)成效: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大批素质较高的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2教育事业的挫折: (1)原因:党的指导思想是“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 (2)表现: 各地大中小

2、学一度停课闹革命,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3)危害:“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3教育的复兴: (1)措施: 邓小平教育战线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提出科教兴

3、国战略。,(2)成就: 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边远落后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二、“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1956年提出,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影响: “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双百”方针在文艺界和科学界

4、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 (3)“文革”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只有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轮番演出,科学研究也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做中国社会主义

5、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 (2)表现: 文艺领域:中国文艺重现生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学术和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了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从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随着世界学术的发展,中国人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勇于创新,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不断将学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考点1:现代中国

6、教育事业的发展 【11】(2013全国新课标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A。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C、D两项不符合

7、材料主旨。,【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有教无类”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 A BC D,【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2:“双百”方针

8、【2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析】D。“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B、C选项提法刚好与之相左。,【22】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A BC D,【解析】A。本题用排除法容易直接选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