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0009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The Technology of Detailed Reservoir Description,精细油藏描述(Detialed Reservoir Description)是由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演化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如何准确地揭示地质体的本来面目,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主要内容,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体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精细油藏描述已经远远不是以单一的地质研究来解决问题,而是由一般的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表征的方向发展,并伴随着许多新技术产生和新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定量地质

2、学研究技术测井研究技术地震储层研究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技术综合研究技术,油藏精细描述的技术手段,油田开发两个主题: 认识油藏和改造油藏。 油藏描述的任务:如何认识油藏的实际情况 两个方面推动:勘探方面难度急剧增加;开发方面必须在更加精细的尺度上认识和研究储层,才能找出进一步挖潜的对象,实现老油田的稳产。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储层表征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多专业综合发展。,大量的剩余油滞留与底下,而油田的采收率又难以达到很好的提高,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储层的真实面貌认识不清。 研究所依赖的地震只可以在宏观让给出概念的认识,精细描述远远不够,而测井则主要解决井筒内

3、一维上的特征。 只有进行精细的储层描述(可利用露头和密井网解剖),建立地质知识和储层预测的规律,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研究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油田开发早中期,对于连续性较好、厚度较大的储层、高孔高渗带、明显的构造和断层等问题,通过地震和地质等常规的方法,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油田开发的晚期,重点关心的是低孔低渗带、薄储层、隔夹层、微构造和小断层及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等问题,是我国大部分油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该研究又是世界性的攻关难题。,研究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体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地质研究与地质

4、模型的发展方向,研究的尺度越来越小; 基本单元越来越小; 定量化和预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发展趋势也是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新油田的高效开发,特别是老油田的深入挖潜问题,没有精细的地质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学科的发展,生产的需要,勘探油藏描述,开发油藏描述(中后期),定性地质学,半定量地质学,定量地质学,需要在更加精细的尺度上研究储层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需要研究储层的三维分布特征和各种非均质性,构造研究,储层 宏观 分布 规律,小断层,沉积微相,储层厚度分布,物性分布,储层预测方法,。,1 储层地质研究的精细化,沉积单元的微小化 地层单元的尺度 构造的解释精度 成岩演化的详细程度 流动单元精细划分,

5、逐级进行储层详细研究示意图,流动单元的概念与级次化分析,流动单元是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级次的、垂向及侧向上连续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相似的相对均质单元。,建立不同级次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成岩演化的研究描述孔隙结构:一维 二维 三维,2 研究的定量化(Quantitative),储层地质学(Reservoir Geology)的发展方向一般描述 半定量 定量地质学 地质知识库的积累,提高了地质模型的准确性。 研究内容:定量表征地质体的形态、特征、砂体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以及砂体内部的各种参数。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露头解剖,油田密井网区的研究和沉积体系的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滦平扇三角

6、洲各砂体类型定量统计表定量研究实例,滦平扇三角洲各沉积单元宽厚比定量数据表定量研究实例,3 测井技术在储层表征中的作用日益明显面临的问题: 不能满足老油田对薄层、差层挖潜的需要; 裸眼井及套管井水淹层定量解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地层、流体随开发过程的变化; 裂缝和低渗透储层的测井解释技术急待提高。 传统的测井手段仍是我们依靠的主要工具,新测井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 成像测井技术提供高分辨率的真实井壁情况,确定地层倾角,探测裂缝、空洞,定量描述薄层,确定断层位置等。 核磁共振测井提供定量、可靠的孔隙大小分布、渗透率和束缚或可动液体饱和度,探测油气层采收率和有效厚度。 随钻测井不占

7、用钻井时间,测量原始状态地层和流体的真实情况;在水平井的钻井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地层的变化及时调整钻井轨迹。,常规测井泥质白云岩水平裂缝解释成果图(据肖毓祥),常规测井挖潜,4 地震研究的精细化使储层的精细预测成为可能,开发地震,也称储层地震学或油藏地震学。在油气田开发和开采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做出完整描述和进行动态监测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些技术有:地震目标处理、三维联片处理、迭前深度偏移、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构与特征反演、AVO分析与反演、3D AVO、井间地震、四维地震、多波多分量等。开发地

8、震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即储层静态描述与油藏动态管理。,目前,地震的前沿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井间地震、P波方位AVO与多波方位AVO、多波多分量等。四维地震主要是针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与流体的变化;井间地震是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精细储层研究和油藏管理而开展的;P波方位AVO与多波方位AVO是AVO技术的发展,主要用于对油气藏的直接识别;多波多分量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像,二是岩性与流体识别,主要是针对复杂的地貌和成藏过程进行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预测沉积体分布特征,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层次界面分析方法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高分辨率

9、层序地层的分析以露头、岩心、测井和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首先在井剖面上进行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划分,然后根据层序的叠置式样进行井间的预测。和一般的旋回对比相比较,由于更多地考虑了时间分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储层的预测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与预测,所有的沉积与地层属性实际上都是有内在的联系。,Alferd 堆积效应 不同规模尺度下体积分配决定沉积物的削蚀充填(cannibalism)与保存,沉积剖面上地形单元变更 同一相带沉积物属性的变化,综合研究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储层综合研究示意图,6 原型模型的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储层的预

10、测问题,要想提高储层的预测精度,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沉积体模型,最起码要比被预测的实体精细程度高,是要有一套适合于被预测体的储层预测方法。 但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比较精细的原型模型。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就是反应一个沉积体系的真实的建筑结构和物性分布模型,以及由此而总结出的储层预测方法。,野外露头、密井网解剖和沉积物理模拟相结合,并相互补充应证,建立储层原型模型和地质知识库。,地质知识库的种类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岩相地质知识库 微相地质知识库 砂体规模尺度库 地质统计知识库 。,滦平扇三角洲砂体成因单元非均质地质知识库,1,10,100,10,10

11、0,1000,10000,100000,W = 0.01 h 2.0,W = 0.95 h 2.07,W = 12.1 h 1.06,W = 64.5 h 1.54,W = 513 h 1.36,河道宽 (m),厚度 (m),各种河道充填砂体的宽度与厚度交绘图,原型模型在储层模数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直接建立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概率模型,用于油田较少资料条件下储层建模;验证各随机模拟算法的适用性。,随机模拟的方法很多,但在众多的随机模拟方法中,如何针对所描述地质现象和参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以及每种模拟方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应用范围、与各种储层参数的关系等成为当今随机建摸攻关的难题。,7.地

12、质统计学尤其随机模拟技术,所谓随机建模就是利用一个地质体某一属性已知的结构统计特征,通过一些随机算法来模拟未知区这一属性的分布,使其与已知的统计特征相同,从而达到模拟储层非均质性,直到预测井间参数分布的目的。,真实情况,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概率,最好的结果,1,概率,最佳猜测,1,概率,优选结果,1,地下真实情况,随机建模的多个实现,内插趋势,随机模拟,多源信息和地质知识库,随机建模,油水界面,东 河 砂 岩,预测的夹层,储 层 物 性 基 本 不 变,东河一号油藏夹层预测概念地质模型,东河1井,应用效果,吉林*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数值建模实例,利用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关键参数和预测技术,综

13、合岩心、地震、测井、试井和开发资料,使储层预测符合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检验储层预测方法,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8.动态、集成化的油藏模型建立技术,可按层次界面划分的级次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地质模型,并能表现出各级层次界面和隔夹层; 多学科信息的综合应用; 充分应用地质统计学尤其随机建摸方法; 应用适时动态资料拟合技术; 数值模拟方法快速筛选地质实现技术。,辫状河道砂体岩相垂直流向方向(合成变差函数图),胜一区密井网区利用地震信息、露头以及井数据综合预测岩相骨架模型。,随机建摸的多种地质实现及数值模拟筛选,应用效果,减缓了产量递减幅度 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 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增加了可采

14、储量 减少了无效产水量, 地层压力回升,调整前 调整后 变化,12.04 -0.35 1.54 0.98,12.39 0.56,水驱控制程度 三向连通厚度 可采储量,4.1% 6.9% 74.85万吨,月度注采比达到1.0以上,大庆、河南双河等油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在双河油田,用层次界面分析和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对北块等厚油层研究后,进行综合调整实施,其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层次界面和 流动单元分析法,主要内容,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体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1) 正确描述井孔柱状剖面开发地质属性技术(井模型)(2) 划分流动单元及井间等时对比技术

15、(层模型)(3) 井间属性定量预测技术(属性模型),油藏地质模型的三步建模程序,一、建立井模型技术,现有技术比较成熟方法手段:以岩心及各种测试资料为基础,以测井为主要手段;关键:建立把各种储层测井信息转换成开发地质属性的定性、定量模型。以实际静、动态资料对其进行标定。强调点:测井解释模型必须建立在本地区地质特征基础上,只有“地方性”(Local),没有“ 全球性”(Global),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渗透率还无法直接由测井方法求得(核磁共振测井有望)。现有测井解释方法都是间接求得的,误差30%;当前建模中各油公司实用的方法是:用岩心数据建立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反求,最简单的 办法是,求 LnK = f() 的线性关系,这样仍然有一定的误差,因为一个值相应的是一个渗透率分布范围,不是一个定值。,一、建立井模型技术,目前在发展的技术:用神经网络技术等提高K的相关系数;用随机建模方法模拟相应的K分布。最重要的是新测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成像测井;过套管测井;随钻测井。,一、建立井模型技术,二、建立层模型技术,目的:建立储集体格架:把每口井中的每个地质单元通过井间等时对比联接起来把多个一维柱状剖面构筑成三维地质体,建成储集体的空间格架。关键点:正确地进行小单元的等时对比,即要实现单个砂层的正确对比。可对比单元愈小,建立的储集体格架愈细。对于陆相沉积难度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