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9993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文章主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语文拓展模块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一一 胡同文化胡同文化 一、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8),中国当代作家。 二、字词注音解释 喧闹 房檩 挪窝儿 国子监 安土重迁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三、文章主旨 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以及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把北京普普通通 的胡同,与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合起来,用 一种亲切的态度、冷静的笔触,揭示胡同文化封闭的内涵给北京人造成的影响。四、作者情感 1、对北京胡同衰落的叹惋之情。 2、对胡同文化中恬淡、朴素内涵的眷恋。 3、对胡同文化中封闭、隐忍内涵的讽刺,和其必将在新时代中

2、被冲击、 淘汰的欣喜。 二二 废墟的召唤废墟的召唤 一、文学常识 宗璞,中国当代作家。 二、字词注音解释妲己 褒姒 窈窕 驮 诧异 停泊 轮廓 嗫嚅 迤 逦 窸窣 蘸迷离扑朔 如泣如诉慷慨激昂 奇耻大辱若无其事 理直气壮瞬息万变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79 年 12 月,时值党史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 地回响,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用这篇带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的散文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四、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凭吊、聆听、思考,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 融入特定景物之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 的废墟,表达了作者呼唤人

3、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愿望,并号召人们在改 造历史上尽每一个“我”的责任。 三三 过万重山漫想过万重山漫想一、文学常识刘征,原名刘国正,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二、字词注音解释夔门 ku 耸峙 zh 攲侧 q 无恙 yng 竹篙 go 抟 tun 坼 ch 千仞 燧 su 翎 lng 端倪 n 啃噬 转瞬即逝 黯然失色 毫不含糊 不盈不溢 摧山坼地 三、解题、思路、背景“过”是线索,体现空间切换。“漫想”是组材,反映时间链接,指不受拘束的畅想。作者的思路沿着“历史现实未来”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作者讴歌、期望的是:1、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2、在建设现代化 的事业中,我们需要的正是那种敢

4、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精神。文章写于 1979 年,正是“文革”后,全国正在摆脱“文革”的影响,开始 新的创造的历程。 四、文章主旨 作者以游三峡所见之景为依托,突破时空的局限,神思飞越,思古谈今, 在讴歌历史上无数“第一人”首创精神的同时,期望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 扬光大这种首创精神,创造出新的辉煌。 四四 内蒙访古内蒙访古 一、文学常识 翦伯赞(1898-1968),维吾尔族,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二、字词注音解释 迥乎不同 款塞 苑囿 南麓 绵亘 夯筑 囤积 营垒 青冢 瓦当 三、文章主旨2作者以访古为线索,从众多的地理环境,历史人物、事件和残存古迹中精 选了长城、古堡和青冢这三处古迹,

5、较为详细地加以描写、记叙和评论,表达 了作者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四、写作上是夹叙夹议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六六 过秦论过秦论 一、文学常识 1、贾谊(前 200-前 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 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赋有吊屈原 赋、鵩鸟赋。 2、过秦论中的过,就是指出过失之意。 二、字词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6、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 2、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 (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

7、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

8、、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3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

9、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古今异义】 务耕织(从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两手相合,比喻轻而易举)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继承) 西举巴蜀(攻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 相与为一(一体) 皆明智而忠信(可靠) 铸以为金人十二(铜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 天下云集而响应(像回声那样应和) 嬴粮而景从(担负,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复、怨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0、2、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自若也(2)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 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成语】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金城千里 万世之业 瓮牖绳枢 斩木揭竿 云集响应 赢粮景从 深谋远虑 同年而语 【值得积累的句子理解】 1.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对

11、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 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2.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4译文: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 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 3. 追亡逐北 译文:追赶(九国的)败兵 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5.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 回声似得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得跟着他。 6.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

12、长铩也 译文: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 7.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 势发生了变化啊。 八八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 7 篇。 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

13、想称 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 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2)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 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 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 使对方暴露其理论 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d.孟子还有 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 鱼我所欲也等。 (3)其三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 表现出来。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有

14、的用寓言故事来喻,有的用事物来喻;有的用三言两语,有的是一个小故事,平易通俗而 又发人深省。 (4)第四是语言明白晓畅,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畅达,精炼准确。 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二、字词注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不入洿( )池 谨庠( )序之教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狗彘( )之畜( ) 申之以孝悌( )之义 然而不王( )者 涂( )有饿莩( ) 三、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 人。)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 躁,心肠狠。)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 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弃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