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93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燕歌行燕歌行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 赏析艺术技巧。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预习案一、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 (一)作家与作品(一)作家与作品1.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 燕歌行即为著

2、名代表作。此外,著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 出塞 。 2. 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边塞诗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

3、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2 -3.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1) 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 (从军行王昌龄) (2) 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陆游) (3) 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 (4) 描写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使至塞上王维)( (二二) )预习练习预习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 ) 旌旆 ( ) 逶迤( ) 功勋( ) 碣石( ) 塞草腓( ) 玉箸( ) 蓟北( )探究案探究案一朗读诗文,划分诗节:一朗读诗文,划分诗节: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_出师_ 第二

5、段八句写_战败_第三段八句写_被围_第四段四句写_战斗的结局_二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二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 -3 “大漠” “穷秋” “塞草” “孤城” “落日” “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

6、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训练案训练案一、一、 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一)从军行 王昌龄 塞上听吹笛 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 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 “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_边塞诗_ 。两首诗都写了_乐曲声_和_月色_,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明确: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

7、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 “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 ,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二、二、 诗歌鉴赏(二)诗歌鉴赏(二)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就内容和形式作一比较,谈谈自己看法。明确:两首诗都描写了西北

8、边塞将土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精神,王诗激越雄壮,范词有些孤寂、悲凉。 - 4 -三、补充:诗歌的形象三、补充:诗歌的形象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如山居秋暝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 ,诗中写山中景

9、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形象(意象)形象(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意象)指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意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题目类型:“的寓意是什么” , “指什么” ,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