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93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缘事析理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学习写得深刻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必修必修 5 5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预习案【高考接轨】高考作文评分十分注重立意。那此立意高远,见

2、解深刻的精警之作总是备受青睐。反之,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常常被打入冷宫。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如何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呢?1以小见大,以细动人。这既是取材的要求,也是表达的要求。就取材而言,就是要善于选取那些平常的、细小的、易被常人忽视但又最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故事或片断。就表达而言,就是在对人或事进行描述时要细致入微,注重过程,避免粗线条地勾勒。取材细,则故事显得真实;表达细,则感情越见真挚。2缘事说理,即事抒情。就是要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描写是记叙文的主体,但仅有叙述描写,文章难免呆板平滞,难以打动读者。抒情,将故事中的感情由隐性变为显性,进一步打动读者

3、;议论,则将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由模糊变得清晰,进一步征服读者。3由表及里,追因问果。本质往往是隐藏在繁芜的表象背后,只有能够对丰富多彩的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2 -才能够拨云见日把握住本质。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在写作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 、 “怎么办” ,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因果论证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4分析深刻,立意高远。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过程中,把客观事物分解为各个方面,然后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去分别具体的认识。只有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4、然后再综合起来认识总体,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把握事物的规律。分析要做到深刻,可借助于三向思维即纵向、横向和逆向思维。立意高远就是要求立意做到“新” 、 “深” ,即发人之所未发,或换个角度考虑或逆向思维,或观点蕴含哲理,给人启发。探究案探究案【热手铺垫】、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同学们对文章的深刻性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深刻到底指什么呢?第一问:展示成果达到如下水平即可:我们认为深刻性就是文章要有内容,

5、言之有物。尽管文章写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所谓的深刻性,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比如写母爱,一般都可能写成母亲怎样关心和照顾自己,很琐碎,这就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我觉得,写这些很不够,还应刻写母亲生活中所承受的一些重荷,她的期望,和她生活中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很了不起的一些举动。我们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深刻性应刻是说,看问题有一些深度,而且又不很偏颇。能够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并把理解得很深入,很彻底。第二问: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观点要深入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新

6、颖的东西。、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具有深刻内容的。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中,又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有丰富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有沉重的教训,也有值得我们追求并且令人自豪的生活理想和人格魅力,诸如此类,都 有深刻性的本质内涵。那么,如何- 3 -才能写得深刻呢?请同学们以“明天”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 字以内) ,阐述你对明天的看法。同学们可不必拘泥于一般的看法,可以推陈出新,写出独特的见解。交流可能出现的成果:明天是希望的田野。在今天的土壤里我们耕耘,目的 是为了在明天的土壤里获得收获。明天是我们生命的腾飞,我们将成为栋梁之才。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

7、明天就是我们展示才华的时候,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历史见证。点评:写得很有自信吗!记得电视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有这么一句唱词: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明天是什么,明天是生命的延续,是我们逐渐衰老的时候,明天我们会长大,也会象今天一样,一事无成。明天也许是光荣和梦想的摇篮,也许是苦难和坎坷的深渊。点评:有那么悲观吗?新闻联播上说,再过几十年,我们每个人每月可以创造一千多美元的价值。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家乡就富裕多了。因此我说,明天是幸福的开始,明天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刻,明天虽然和今天一样,有风霜雨雪,有阴晴圆缺,但明天的生活一定比今天精彩,一定是无限美好的。点评:很有前瞻性吗!训练案训练案【写作训练】

8、写作材料五,孔子教育故事【课本 P73 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提示】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 (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 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

9、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 4 -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以人为本) 袁隆平教授接受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 ,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 2、选角度,定立意

10、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 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2)从行善者的角度 要遵守社会规则 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 ,宁可背负贪名。 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 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应以人为本,以虚名为轻

11、 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3)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好人应得好报 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4)从人们的角度 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不应人云亦云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