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83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逍遥游教学案逍遥游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5 5【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预习案一、课本助读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

2、369 一前 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逍遥游是庄子 内篇的首篇,

3、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解题:“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 2 -活动,指无 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4、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 蟪蛄( )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_通_,_)(2)小知不及大知(_通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通_,_)(4)而征一国者(_通_,_)(5)此小大之辩也(_通_,_)(6)而御六气之辩(_通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通_,_)(_通_,_)我 的疑 惑探究案一、 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一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一部分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 3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我 的

5、收 获训练案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积也不厚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汤之问棘也是已 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B/C/ D/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B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C “旬有五

6、日而后反” ,一旬是十天。D “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 4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 6 逍遥游逍遥游(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

7、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预习案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1)而后乃今将图南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不过数仞而下 (4)彼于致福者 (5)适莽苍者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_;今义:野生的马。(3)腹犹果然- 5 -古义:_。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

8、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_;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_;今义:无功劳。我 的疑 惑探究案一、 研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二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2、 “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 的收 获训练案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6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9、。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

10、,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教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

11、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 ,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

12、使较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7 -A.日夜相击于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 ,汝之不惠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 B C D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

13、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 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6 6 逍遥游逍遥游(三)【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

14、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预习案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 8 -(2)齐谐者,志怪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去以六月息者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知其然也(8)而彼且奚适也(9)彼且恶乎待哉(10)之二虫又何知(11)翱翔蓬蒿之间(12)以游无穷者2、文学常识填空。庄子是_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_篇,包括内篇_篇、外篇_篇、杂篇_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在政治上,庄子主张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我 的疑 惑探究案一、 研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三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三部分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2、作者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