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29534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3,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5,1.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6,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7,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他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主

2、要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10,物质,精神,谁是本原?,思维,存在,是否可知?,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三个历史形态。,12,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

3、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哲学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13,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14,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15,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6,(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7,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

4、质形态,如水、火、气等。,1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20,“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2,如何理解“客观实在性” 第一,物

5、质与意识相比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第二,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一是物质独立于意识;(自然界)二是物质既离不开意识,又制约着意识。(人类社会),23,作为客观实在,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感性活动即。,自然事物,实践活动,物质,24,2.意识及其本质,25,( 1 ) 意识的起源,26,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由自然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产生。,在意识起源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27,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

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8,意识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动物只对第一信号系统做出反映,人类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意识活动。,(2)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9,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示意图,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信号系统的科学实验,30,美国科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示意图,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一信号系统的科学实验,31,两种信号系统的比较,科学家发现大脑存在自私开关 可抑制自私冲动,32,案例教学

7、:,小王(女)结婚了,生活得既甜蜜又幸福。但有一件事让她非常困惑:她做梦时反复梦见一个男性朋友。问题:猜测一下为什么?,33,第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第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二,意识存在着主观差别,但有其客观根源;第三,意识存在着主观特征,但有其客观基础。,34,(3)意识的结构,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 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 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可以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看,意识可以分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35,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猪孩、狼孩 安娜 伊莎贝尔 猪孩结婚生子

8、了,36,现实原则,至善原则,快乐原则,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图,背景材料,37,面具,自我,男女阴影:阿妮玛与阿尼姆斯,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原型),自身,荣格的人格结构图,背景材料,38,荣格理论的人格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 1:意识自我(conscious ego) 自我就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情绪和知觉 2:个人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 包括一切在个人经历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和遗忘,或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那些属于阈下知觉的东西, 类似“前意识”情结(complex):富于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和思想.无意识

9、情结占用了大量心理能量,干扰正常活动和记忆, 影响心理发展 证明:“语词联想测验” , 情结指示词, 情结越强, 异常反应越大. 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 是Jung理论的核心.它是自远古以来祖先经验的储存,每个民族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原始意念是由遗传而来的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倾向性.每个时代中的每个成员都经历过的经验,如出生、死亡、太阳、母亲等都有相应的原始意象,并且代代相传,决定人的反应倾向性。 原始意念(archetypes): 1)人格面具(persona): 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角色以及他对此角色的理解 2)阴影(shadow): 指人本性中

10、代表兽性的象征,在集体无意识中通过人类祖先遗传而来,是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 3)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帮助男女了解和交往 anima-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 animus-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向 4)自身(self) 精神中协调其他部分的结构,目的是达到人格的统一和完整,获得自我实现.自身是人格的核心.,39,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

11、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40,(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2,1.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43,什么是运动? 什么在运动?,44,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如季节交替永无休止,45,定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

12、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恩格斯,(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46,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47,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含义,48,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

13、件的,因而相对的。,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9,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形而上学不变论,两种错误倾向,50,相对主义诡辩论,看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呀,两种错误倾向,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5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庄子,相对主义诡辩论,两种错误倾向,52,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或不可逆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14、式,时间及其特点,53,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空间及其特点,54,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55,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56,(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57,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客观

15、物质性活动。,58,2.实践的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59,3.实践的基本形式:,首先,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其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60,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61,(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62,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63,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