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9369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姓名:_班级:_得分:_一、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100 分)1、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从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升空。四川省的简称是( ) A.滇或黔 B.川或滇 C.川或蜀 D.黔或川 读“我国疆域示意图”,回答 23 题2、关于我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热带C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D最西端在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3、图上 B 地比 A 地降水多,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为因素4、下列省级行政区

2、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2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5、在我国边疆省区中,邻国最多的是:( )A.云南省 B.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黑龙江省6、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从纬度位置看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A南温带 B北温带 C南寒带 D热带7、有关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D.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依次是台、闽、桂、云8、“五一”前夕,红红放学回家看到家门口停着一辆车牌号为“粤 A00236

3、”的小汽车,红红兴奋地想:爸爸回来了!红红爸爸可能在哪里工作?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广西 9、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A.12 海里 B.120 海里 C.20 海里 D.200 海里读下面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然后回答 10-11 题。10、上图四个省区的名称依次是 ( )3A.广东 湖北 山东 黑龙江 B.广西 湖南 辽宁 黑龙江C.广西 湖北 辽宁 黑龙江 D.广东 湖南 河北 黑龙江11、上述四省区中临渤海的是 ( )A. B. C. D. 12、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B.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

4、,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13、下图中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是:A.桂、湘、鲁、秦 B.云、甘、黑、新 C.粤、鄂、鲁、秦 D.桂、鄂、冀、陕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属于直辖市的是4A京、新、津 沪、渝、津 晋、青、陇 津、京、鄂 15、从天津乘船到海南岛的海口市,依次经过的海洋是 (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南海、渤海、东海、黄海 C.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16、 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共有:( )A 14 个 B 21 个 C 34 个 D 6 个17、目前,我

5、国人口每年仍净增加 1400 万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批人口迁入 B.死亡率低 C.人口基数大 D.出生率较高18、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19、表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地理分界线是(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B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C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 D黑河一腾冲一线20、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5A大杂居,小聚居 B大分散,小集中 C东部多,西部少 D北部多,南部少 21、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是

6、:( )A 广东 B 山东 C 河南 D 四川2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江苏、浙江 B湖南、江西 C四川、贵州 D青海、甘肃23、结合我国人口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B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C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D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24、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增长快,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D. 人口分布不均625、西藏自治区面积 122 万平方千米,人口 270 万人,其人口密度为:A约 2 人/

7、平方千米 B约 05 人/平方千米 C约 20 人/平方千米 D约 5 人/平方千米26、“1995 年中国内地第 12 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出生,直到 10 年后的2005 年 1 月 6 日,中国内地的第 13 亿个小公民才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 4年。”推迟的原因是( )A死亡率高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负增长 D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国外27、目前,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是A湖南、台湾 B海南、西藏 C河南、澳门 D山东、海南28、下列叙述中,因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A劳动力短缺 B兵源不足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39、目前,我市学生数量逐年减

8、少,许多乡村学校都合并到一起。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推测,未来我市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人口问题是:社会劳动力缺乏劳动力素质低社会养老负担重经济发展下滑 A B C D30、在那达慕大会上开展图中所示传统体育活动的民族是( )A傣族 B蒙古族 C苗族 D朝鲜族31、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7A、江西省 B、广西 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3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33、面值 20 元和 50 元人民币上(图中)景观所在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苗族 回族 B高山族 满族 C壮族 藏族 D傣族 维吾尔族 34、我国自治区的五大少数民族是 ( )A

9、蒙、回、藏、维吾尔、苗 B回、藏、布依、满、朝鲜 C蒙、回、藏、维吾尔、壮 D回、白、蒙、壮、土家35、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36、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37、我国汉族主要集中在( )A.西北和东南部 B.西北和东北部 C.东部和中部 D.西南、西北、东北 838、人民币号称中国的名片。人民币上的景观素描浓缩了我国风景名胜的精华,人民币上的许多人物肖像是我国民族团结现状的

10、写照。5 元人民币上的人物肖像刻画的是藏族同胞和回族同胞,这两个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分别是在( )A.青海和广西 B.西藏和宁夏 C.新疆和 甘肃 D.内蒙古和新疆读我国部分省区图,回答 3941 题。39、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 13 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江边湖畔小巧别致的竹楼、美味可口的菠萝饭和竹筒饭、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规模宏大的泼水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该旅游区增添了无穷魅力。 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 ( )A. B. C. D.4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上图中四个省区,

11、简称依次是 ( )A桂、川、粤、台 B桂、粤、川、台 C云、桂、粤、台 D云、桂、粤、琼41、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9A省区濒临东海 B省区濒临黄海 C省区简称陕,省会太原 D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省区 42、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话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傣族: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壮族:少数民族中我们人口最多 C蒙古族:那达慕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D藏族:每年八九月间,我们举行展佛、赛耗牛等活动43、下图中代表维吾尔族的传统活动的是( )4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是( )、45、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

12、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C.从经度来看,我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全属低纬度D.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1046、下面 4 幅人口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 )47、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壮族火把节 B苗族泼水节C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D傣族端午节48、儿歌合奏祖国好妈妈描绘了我国四省区的自然特征和主要少数民族的乐器,其中描述蒙古族的是( )A黄河小娃娃,吹响金唢呐 B天山小娃娃,弹起冬不拉 C雨林小娃娃,象脚鼓敲又打 D草原小娃娃,拉起马头琴 49、呼麦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唱方式?(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蒙古族50、我国人口总数超过 500 万人的民族有几个?( )A.55 B.56 C.10 D.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