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班种群群落部分周周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2928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班种群群落部分周周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理科班种群群落部分周周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科班种群群落部分周周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班种群群落部分周周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你看到你的周围有阴影,说明你周围有阳光。请坚持,别放弃!1生 物 周 周 清(第 十 二 周 使 用)一、知识清单:理解 J 型和 S 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理解群落内的中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特征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二、基础知识落实: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 。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 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 时增速最快,K 时为 。3、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 的集合。4、种间关系: (1)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和 等。(

2、2)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 ,摄取寄主的 以维持生活。(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 (5)请绘制表示四种种间关系的曲线图5、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 和 。6、初生演替:(1)定义:在 ,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 发生的演替。 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2)过程:如:裸岩阶段 森林阶段7、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进行的演替。三、巩固训练:1、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

3、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群落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2、右图是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 点以后环境阻力明显变大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率最快的点是 bC图中 a 点的种群增长率大于 d 点D图中第 8 年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发生变化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相同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D该群落形成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4、下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

4、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如果你看到你的周围有阴影,说明你周围有阳光。请坚持,别放弃!2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B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 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 Y 与曲线 X 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5、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可以原生动物为食。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 A、B 两部分,然后在 A、B 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h 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

5、值(K 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给予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1)在 0h 小时内,种群的增长呈 型曲线。(2)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3)请在坐标图中绘出 h 小时后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四、能力提高1、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若甲中 a 和 b 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 c 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B若乙中 3 个圆圈代表 3 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 bC若丙中三个圈中,a、c 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 处物种数量比 a、c 中多D若丁中 a 和 b 代表种群和群落这两个概念则 a 可表示种群,b 可

6、表示群落2、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 A(自然状态)和种群 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下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黄杉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B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C. 种群 A 中各龄级数量适中,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D种群 C 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增加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